-
莊子說:「獨往獨來,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
獨來獨往與世俗定義格格不入,實則彰顯著一些人的卓爾不群、獨樹一幟。
在人人懼怕孤獨的時代里,能夠勇敢地走向孤獨,說明自身足夠強大;
在物欲橫流的當下,永遠只追逐心中所愛,也透露了自身的高遠。
獨來獨往從來不是形單影只,更不是被遺忘后的落寞,而是一個人剔除浮躁,放下外界裹挾,回歸自我的過程。
投入人群很容易,離開人流則需要勇氣,但當你邁出的那一刻,人生就將輕松,心智也將無比豁達,這時的你就看到了最好的世界。
年輕人身不由己,晚年時才意識到獨行的魅力,一個人晚年是最幸福的狀態,就是獨來獨往。
01:獨來獨往的老年人,放下了無效社交,收獲了豐富自在的人生
作家賈平凹就是一位獨來獨往的老人,他在晚年時寫就的《自在獨行》里就提到了這一狀態。
在文壇頗有成就的賈平凹,多少年來朋友無數,但他卻在晚年拒絕了一切社交,只留在家里讀書寫作,默默體會人生。
就算偶爾出門也無人隨行,這讓人感到無比落寞,賈平凹卻認為,這才是屬于自己的最好狀態。
他把這本書的名字命名為《自在獨行》,就表達了自身的高度。
人生不是非要合群,遠離人群的我們也就等于遠離了無效社交,放下了無益的情緒裹挾,找到了真正自由的生活。
曾經你要看他人眼色,照顧別人情緒,如今你不用再設想許多,只為了自己而活,此時身心終于輕松愉悅。
到了晚年,我們需要的就是這樣一種透徹淋漓,不為外物所擾的生活狀態,它讓你自在、歡喜、滿足。
與其沉浸在無效社交,倒不如像賈平凹那樣享受來之不易的安穩人生。
獨來獨往的日子并不無聊,賈平凹開始體驗生命,總結人生,他在這本書里用了三十多篇散文來說透了世事,只要你讀到了,就會覺得生命是這樣奇妙,日子是這樣精彩,每一刻都不曾浪費。
我們害怕獨行,一是因為在乎他人的看法,二是不知到底該如何安排孤獨的時光,這一切都在賈平凹的這本《自在獨行》里被表達得淋漓盡致。
該書就像一道暖光融化你心中的冰雪,為你帶來滿心歡喜,你從這本書中看透了,也就自在了。
讀《自在獨行》,體會到的是共鳴,感受到的是獨行的精彩。
在獨來獨往的日子里,我們通過讀書塑造更為豐富的世界,早就勝過了外界的一切喧囂。
晚年如果你也喜歡獨行,別忘了帶上這本書上路,相信你會活得更清醒。
02:獨來獨往的人看透了事實,活出了最高境界
我們總是為那些呼朋喚友的人而驕傲,但這恰恰說明你沒有看透人間真相。
關于友情,周國平的一段話一針見血:
「熱衷于社交的人往往自詡朋友眾多,其實他們心里明白,社交場上的主宰絕對不是友誼,而是時尚、利益或無聊。
真正的友誼是不喧囂的。」
真正的友誼平淡如水而又溫暖人心,不需要用數量來證明,只要是你的知己,一個也足夠。
人們將太多時間用在社交場上結交的不過是酒肉朋友,來往太頻繁,也容易使雙方一拍兩散。
懂得維護友情的人,都先提升自己,他們在獨行的日子里活出自我,也能給朋友帶來最大的價值,
他們互不打擾,互不依賴,讓彼此活得輕松自在,所以偶爾的相聚才難能可貴,這樣的友情也能走得更久。
其實,無論是友情還是人生,都是如水一般緩緩流淌,無需強求,無需攀附,順其自然就能看到最好的結果。
不論你在這世間邂逅過多少人,體驗過多少故事,他們都會像風一樣漸漸離去,最終我們還是要獨自上路。
獨來獨往的人,就是提前看透這一切,早日邁向生命的真正節奏,他們對所有事情保持著隨緣的態度,也會收獲生命所贈予的驚喜。
到了晚年,你的強求就會釀造失望,你的攀附會營造無奈,倒不如放寬心,先走上屬于自己的路。
好的感情自然會來,美好的生活也早就安排,不必想得太多,過好自己就夠了。
獨來獨往是一種高貴的姿態,他們不屑于虛與委蛇,更注重真正的友誼。他們不融入喧囂的外債,只沉浸于內心的豐富中,自得其樂。
獨來獨往的人也看透了世事,不隨波逐流,不人云亦云,凡事隨緣隨心。
與其在合群里泯滅個性,倒不如在獨處中堅守本心。
人生就是如此簡單,所行皆是所想,在平凡的世界里綻放屬于自我的力量,就將擺脫平庸,散發光芒。
如果你也是,那麼恭喜你,你找到了生命中最好的活法,也將成為更好的自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