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人間就是一個劇場,我們都是劇場里形形色色的演員,自己的人生總是充滿著多種角色,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角色就是:自己。
在滾滾社會洪流中,或許我們早已把自己的內心扔到一邊,根本聽不到他的聲音。我想這本《次第花開》正是打開我們心靈的一本療傷之書,讓我們變得隨喜,通透,不再執念,灑脫地看待自己的人生。
其實早晚有一天,你會明白:其實人生,除了生死,其余的都只是擦傷而已!——次第花開, 希阿榮博堪布。
《次第花開》治愈精神內耗的一把鑰匙:放下
1:放下過去
人之所以常常感到痛苦的原因,就是太容易將自己放在了「過去」。
然后,沉溺于過去的某個失落、失望、痛苦的心境當中。
在《后漢書》里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
相傳一個叫孟敏的人,以賣瓦罐為生,一次走在路上,不小心將擔子里的瓦罐都跌碎了。
孟敏沒有停止腳步惋惜,也沒有駐足叫苦,反而不回頭地徑直往前走。
旁人看著泥路上的破碎瓦罐,再看看前方的孟敏,非常的不解,于是追上去問孟敏:「你用來賣錢的瓦罐都碎了,為什麼連頭也不回就走了。」
孟敏說:「既然都知道它們都摔碎了,我停下來看一眼,它們就能回歸原初,完好無損嗎?如果不能,我又何必放不下呢?況且前面還有更重要的事情等著我去做。」
的確,很多人會時常糾結于過去的無常所帶來的災禍,或是痛苦于事情沒有按照自己所預料的方向順利進行。
所以,對于已經發生的,令自己感到非常不快和懊惱的事情,常常耿耿于懷,一旦想起來就痛心疾首,甚至暗自祈禱著如果再來一遍,我絕對不會犯下同樣的錯誤,也決計會表現得更好。
但是,真正領悟到「放下」智慧的人,不管往日自己錯過了多大的好運,或是自己遭受著多大的傷害,都會告訴自己,及時放下,就是重獲新生。
過去的事情,不管好壞,不論得失成敗,亦不管是對是錯,既然過去了,我們就不應該為它們再耗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消沉、懊惱、迷戀、自責或是可惜、失落。
要知道,上一秒的你,跟下一秒的你,如果說有區別的話,就在于你能否拿出兩種不同的心態來對待當下。
人生亦是如此,灑脫地學會放下,就是及時地拿起當下,觸及未來。
2:放下執念
如果說,自己放不下過去,是因為對當下有所逃避和不滿的話。
那麼,一個人若是放不下執念,那他就很難擁有一個令自己感到滿足和滿意的未來。
很多時候,執念就像一把枷鎖,這把無形的枷鎖非但會隨著時間生銹,還會因為自己的拉拉扯扯而掛鉤了更多的亂七八糟的雜草、雜土之類的東西。
于是,扛在肩膀上的枷鎖越來越重,堵在心里的枷鎖越來越緊繃,那麼你又該如何自由地呼吸,又如何能如釋重負地前行呢?
能拖累人的,只有鎖著人心的枷鎖。
這把心靈的枷鎖,說到底就是你放不下內心的執念。
俗話說,解鈴還須系鈴人,這個世間里,能在你心里上鎖的人,從來只有你自己。
當然,能夠解開你這把心靈枷鎖的鑰匙,始終也都放在你心上。
只是你很有可能一時負氣,一時糊涂,一時沖動而將這把鑰匙故意丟得遠遠的。
丟在了一片茫茫的枯草上,或是丟在了一望無際的海洋里,或是故意埋藏在一個不為人知的角落里。
這個地方,只有你知道在哪,哪怕你從來不會刻意提起,甚至還故意欺騙自己不要記得。
但其實,這把鑰匙,一直都在你心靈枷鎖的不遠處。
電影《阿飛正傳》里,張曼玉飾演的一個售貨員女孩,年少懵懂,因為被張國榮飾演的小混混一時的巧舌如簧所欺騙,甚至被他張口就來的甜言蜜語所蒙蔽,進而越陷越深,甘愿和他同居。
但面對居無定所,還風流多情的小混混,售貨女孩明明知道彼此之間是沒有未來的,可還是飛蛾撲火一般地撲上去。
售貨女孩放不下,也離不開,就算是看到了小混混的房間里還住著其他的女人,哪怕還受到對方的侮辱,可還是忍著,不愿離去。
這個售貨女孩,早已在心里上了一把鎖,這把鎖已經將她的世界全都鎖住了,即便知道外面還有一個世界,可她就是不想出去,也覺得自己無法掙脫出去。
這把執念之鎖,早已緊緊地鎖住了一切。
在放不下的那段日子里,人生除了折磨,除了暗無天日的煎熬,還能有什麼呢?
其實,真正聰明的人,都知道此路不通,必有他路,就算真的找不到什麼路了,至少還有套路吧?
人生在世,放過別人,就是在放過自己,放過萬萬不該有的執念,其實就是在拯救自己。
放下一個錯誤的人,才能遇到一個對的人,放下一個執著到絕境的自己,才能真正地救贖自己。
放下即放開,放開即重生。
3:格局要大
人生在世,格局要大,路才好走。
一個人的格局大或小,往往能夠決定著這個人的人生之路能走到什麼樣的位置上。
因為格局是由認知決定的,一個人有什麼樣的認知,就會做什麼樣的事情,也才能呈現出什麼樣的價值。
那些認知水平越低的人,就越愛挑刺,也越喜歡反駁,活得越來越狹隘,越來越固執。
古人有云: 「識不足,則多慮;威不足,則多怒;信不足,則多言。」
格局大了,以前看不慣的事情,現在也能看慣了;
格局大了,以前看不慣的人,現在也能夠看淡了;
格局大了,以前看不慣的人,看不慣的事情,都能夠放下了。
正如認知層次越來越高的人,看到的世界會越來越大,見識的人生風景也會越來越開闊。
自然更愿意站在更高的地方,俯瞰著整個現實和現狀,客觀且理性地包容不同的觀點,尊重不同的活法。
這個時候,心態穩了,寬了,也放下了,心也就沒那麼累,人生也就沒那麼多阻礙和迷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