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貌,是一個人價值的外觀。
臉雖小,意涵卻大。
相貌,是一個人價值的外觀。
堅持以下4個習慣,相信你會精神矍鑠、容光煥發。
心善則貌美
時間就像一個修容筆,想修哪兒,得看你的心。
中學時,據說她的追求者達72人之多,因為她總是很嚴肅,于是有人借酒壯膽送情書,有人欲借朋友之名行戀人之實。
對于酒醉者,她說:「你喝醉了吧,快把信拿回去,免得明天醒了后悔。」
而對于要求做朋友者,她說:「做朋友可以,但這是結果而不是過渡。」
大半個世紀之后,與她相伴一生的那位先生已經辭世,曾經想要做「朋友」的人亦成了耄耋老者,他來探她,她送他出門,說:「下樓請小心,以后就不要知難而上了。」
她叫楊絳,他叫費孝通,她是他苦尋一生而不得的夢中情人書。
聽過一句話:
「一顆陰暗的心托不起一張燦爛的臉。
有愛心必有和氣;有和氣必有愉色;有愉色必有婉容。」
一個人的善惡,會在他的臉上展現出來。
正直、善良、有愛心的人,往往會由內而外散發出一種光芒,與之交往如沐春風;
自私、狡猾、愛算計的人,即使擁有美麗容貌,稍一接觸就會發現只是徒有其表。
顏值可以靠美容,但掩蓋不了本色;
氣質可以靠塑造,但脫離不了本性。
心正臉自正,為人表里如一、內外兼修,才會更美。
你的「三官」,藏著一生的風水
五官的精致度,常用來衡量一個人顏值的高低。
尤其是「眼、耳、口」這「三官」中,還藏著一個人的品性、修養和格局。
好看的「三官」,不是膚淺的精致,而是剝離外表之后的素養,是靈魂的模樣。
在精致的「三官」下孕育出的精神長相,才會歷經歲月的磨洗而越發蓬勃豐盈。
眼
人生在世,要活得「有眼色」,用心從生活的小事去感受另一個人。
這不是圓滑世故、溜須拍馬,而是對一些人,拎得清;對一些事,看得明。
楊絳先生說:「世態人情,可作書讀,可當戲看。」
成熟的人都有一雙雪亮的眼睛,學會察言觀色,修煉內心,才是閱盡千帆后鍛煉出的強大共情力。
耳
一個高情商的人,不光會說話,更善于聽人講話。
聽人講話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左耳進右耳出,對別人的話充耳不聞;
第二重境界:聽完他人的話后毫無顧忌地四處宣揚;
第三重境界:用心傾聽別人的話方為真正的善聽者。
楊絳先生曾説:「責怪人家說話不真實,等于責怪一篇小說不是構自事實,一幅圖畫不如照相準確。 」
懂得傾聽的人,往往有著謙遜的態度和難得的修養,能夠透過對方的言語,了解對方的訴求,破譯對方的性格。
傾聽帶來的力量,相當于一個充滿愛的擁抱,強大且深入人心。
口
俗話說:「舌為利害本,口是禍福門。」
說話,是我們一生的修行。
少說話,會說話,懂說話的藝術,是過好人生的一大前提。
楊絳先生說:「簡樸的生活、高貴的靈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
余生,話要斟酌的說,口要謹慎的開,管好自己的嘴,人生方能左右逢源。
腹有詩書氣自華
楊絳先生曾說:「你的問題主要在于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是啊,沒有什麽是多讀書解決不了的。
曾國藩說過:
「人之氣質,由于天生,很難改變,唯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
讀書能影響人的思想,思想能影響人的氣質,氣質能影響人的面貌。
愛讀書的人,不僅擁有海納百川的氣度、優雅美麗的風骨,臉上還會洋溢出書香的氣質。
他們的心靈是充盈的,精神是富足的。
正如作家三毛所說:
「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
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云,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
在氣質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愛笑的人,相貌都不會太差
楊絳先生曾説:「人能夠凝煉成一顆石子,潛伏見底,讓時光像水一般在身上湍急而過,自己只知身在水中,不覺水流。」
在錢鍾書離世最初的那段時間里,有人去看望楊絳。
楊絳孤孤單單的樣子令她心疼不已,止不住地哭了起來。
此時88歲的楊絳反過來安慰她說:
你比錢瑗小四歲吧,傻孩子,我都挺過來了,你還這樣哀傷?
你不懂呀,如果我走在女兒和鐘書前面,你想想,錢瑗、鐘書受得了嗎?
所以,這并不是壞事,你往深處想想,讓痛苦的擔子我來挑,這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
苦難可以壓垮一個人,卻壓不垮一顆堅韌的心
楊絳這一生,雖然幾多風雨,但從始至終,她都在反過來寬慰我們:
風雨人生,學會為自己撐傘;苦厄境遇,要堅持為自己種花。
與其抱怨自己生活不幸,不如勇敢地挑起生活的重擔,在磨難中撐大自己的格局、催著自己成長。
會生活的高手,從來都是自信滿滿,心中充滿陽光,臉上常掛一抹暖暖的微笑。
他們并非萬事皆如意,而是明白: 擊敗苦難的永遠不是沮喪,而是樂觀與微笑。
即便無法掌控命運中的旦夕禍福,至少臉上的微笑可以自己決定。
抓住一切可以微笑的機會,做一個開朗、向上、充滿正能量的人,讓自己容光煥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