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心靈
明星娛樂
家庭
職場
    
人生一場,不困于世,不流于俗播報文章
2023/02/08

人生在世,各種俗事,縈繞于身。

今天你為了不能賺更多的錢而煩惱,明天他為了仕途上升無望而憤懣,汲汲營營于世間,每天都有數不清的煩惱。

久而久之如我們常人所見,這世間充滿暴躁和焦慮。

有人常常會奇怪,當年的五柳先生到底是怎麼在俗世中做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

然而卻有這麼一個人,他遵循于內心,不受世俗思想所束縛,走出了屬于自己的人生道路,他就是 宋應星(1587-1666年)

盡管生前沒有太多的榮譽加身,他的一生在當時的人們看來也屬實算不上功成名就,甚至因為六次未曾及第而被恥笑,然而,他一生按照自己的內心行事,經歷了歷史長河的打磨,最終得到了高度認可。

宋應星的著作和研究領域涉及自然科學及人文科學的不同學科,而其中最杰出的作品《 天工開物》被譽為「 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2021年5月,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批準中國在嫦娥五號降落地點附近月球地貌的命名,宋應星(Song Yingxing)為八個地貌地名之一。

他的一生,不管讀書、興趣還是工作,都遵從內心,不困于世,不流于俗,走出了屬于自己的人生大道。

文人都讀八股,我偏要撰寫科普圖書

宋應星自幼聰明強記,「數歲能韻語」(作詩),有過目不忘之才,很得老師及長輩喜愛。

稍長,考入奉新縣縣學為庠生,熟讀經史及諸子百家。

萬歷四十三年,宋應星與兄長宋應昇赴省城南昌參加乙卯科鄉試。

在一萬多名考生中,宋應星考取全省第三名舉人,其兄名列第六。

奉新諸生中只有他們兄弟中舉,故稱「奉新二宋」。

放在今天來看,考學成績這樣的宋應星顯然可以算妥妥的學霸,是家長口中常常夸贊的「別人家的孩子」。

然而之后的科考之路,卻并不像以為得那麼順遂。

連續六次上京參加三年一次的會試,宋應星卻都名落孫山。

而在不斷地失敗中,宋應星也逐漸意識到此時的科考,遠遠不是他當初心中所想——朝廷為造福百姓選拔人才為官。

當時的社會風氣,重人文輕科學,重科舉輕科技,重空談輕實學。

科舉考試以八股文為體,以「四書」「五經」命題,內容和形式都有嚴格的限制,答案以朱熹集注為標準,要求考生「代賢圣立言」。

這種情況下,考生根本不能發揮自己的獨到見解。

了解了科舉的弊端,宋應星撰文批判道:「薦人于所薦之人,聲應氣求,仍在八股文章之內,起出他途?」

于是拒絕在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不像世人一樣鉆營應試,一心考取功名,而是通過撰寫科技書籍《天工開物》來實現自己造福百姓的理想。

這本書按類別應算科普圖書,是讀書人口中的非正統之學,跟讀圣賢書的主流行動明顯不一樣。

然而宋應星卻毫不在意,在此書完成之際,更是直接在書的序中宣稱「此書于功名進取毫不相關也」。

世人都說勞動者低賤,我偏贊美匠心精神

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而工商一行更是為世人所不齒,常常被笑作是下九流。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奇技淫巧,君子不為」,很多人已經養成一種高貴感、優越感,這些人鄙視從事勞動生產的工匠甚至農夫。

而宋應星卻反其道而行之,跑到田間地頭,走進手工作坊,觀察這些普通勞動者的工作,記錄他們的一言一行。

在創作《天工開物》的時候,宋應星更是以貴五谷而賤金玉的原則,按照衣、住、行用的順序編寫18卷5萬多字,圖文并茂地記述了農業和手工業生產工藝和科技成就。

從書中的文字,我們可以明顯看出他對廣大勞動者的尊重,他贊美匠心精神,贊美教人耕作的人為神農,贊美創造車船的人為神人,贊美肖像萬物而色色咸備的畫工為至神……

他批評紈绔子弟把農民看作罪人,讀經書的儒生又把農夫當作辱罵別人的代稱,他們吃著農民辛苦勞作的糧食,卻一絲一毫不知其出處,全然忘了沒有農民哪來他們的飽食終日。

他認為人人都需要吃的糧食才是民之根本,對于文人寫詩稱贊的美玉,紈绔子弟披掛一身的珠寶,不見喜愛,反而發問提出:

「珠雄于此,玉峙于彼,無脛而來,以寵愛人寰之中,而輝煌廊廟之上,使中華無端寶藏折節而推上坐焉。豈中國輝山、媚水者,萃在人身,而天地菁華止有此數哉?」

由我看來,在大家都在為珠玉癡迷的時候,他卻想著這東西總會有用盡的時候,雖然與「時尚潮流」不符,卻也不失為一種早期的生態環保意識的覺醒。

官員降清能加宮進爵,我偏擁護我的大明朝

宋應星生活在 明末清初

明朝滅亡前夕,他作為一名技術干部,當過福建汀州府推官和南直隸亳州知州。

明朝滅亡以后,宋應星和哥哥將希望寄托于南明政權身上。

然而,南明朝廷由閹奸阮大鋮、馬士英把持,排斥忠良,政權岌岌可危。

而清兵南下,隆武二年(1646年),其兄宋應昇服毒殉國。

有著國仇家恨在,宋應星拒絕出仕。

其后,一直過著隱居生活,「公退居家食,抒生平學力,掞摛文藻。」

要知道清朝入關以后,為了籠絡人心,對于前明官員,都是官復原職的任用。

甚至有的官員在降了李自成大順政權以后官升一級,降清以后,清朝也是以其在大順政權官升一級的官職任用,一時間拉攏了無數官紳。

像宋應星這樣的人,自然也在清朝廷的拉攏范圍內,只要他出仕,按照之前的官職,至少也是個正五品。

在那個清軍剛剛入關的特殊背景下,輕輕松松官升一級,甚至按照慣例成為三品大員也指日可待。

不過宋應星面對清朝廷的招攬,一直都是拒不出仕,安然在貧困中度過晚年。

在寫《天工開物》這本書的時候,宋應星想買點奇特的工藝器物或者資料來考證,卻沒有錢;

想請同行來商討鑒別材料的真假,又沒有地方招待;

想出版此書,更是身無分文,還是靠了老朋友的交情才得以出版。

即便如此,宋應星甘之如飴,堅持自己的理想。

用我們當今的眼光來看,宋應星這個人,似乎他的一生一直都與時代潮流格格不入。

當大家在讀八股文考取功名的時候,他放棄了別人眼中的仕途大道,去小縣城教書,寫出一本與功名無用的書。

當社會中奢靡成風的時候,他卻大反其道,貴五谷而賤金玉,對金玉滿身的富家子弟嗤之以鼻,而對農田作坊里勞作的農民、工人充滿了贊美之情。

當明朝滅亡,清朝廷上位的時候,他拒不出仕,隱居不出,以至于他的生平中連準確的逝世時間都不確定。

然而終其一生,我想他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應該是未曾言悔的。

他的一生都追隨內心所思所想,未曾受世俗的影響而改變初心,真正做到了不困于世,不流于俗。

每個時代,都會為身處其中的成員提供一套約定俗成的行為標準。

每一個人,都會受到這種標準的影響。

然而, 能夠真正擺脫世俗,遵從內心,追求自己心中所想的人,才能在歷史的長河中為我們留下流光溢彩的一抹亮色,成為能夠改變歷史的極少數人。

莊子云:「不累于俗,不飾于物,不茍于人,不忮于眾。」

愿你了解宋應星,難以沖破世俗思想束縛的你,能夠做到,不困于世,不流于俗,勇敢追求自己心中所想。


商界名人!34歲名媛「懷抱5個月女兒跳樓」雙雙身亡 好友淚曝「她曾向另一半求救」:沒有人在乎
2023/05/09
47歲歌王,砸千萬買孝親房堅持買在1樓,透露買房初衷裝潢全以父母為主,網友紛紛點贊: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
2023/05/09
消失八點檔8年!42歲連靜雯「淡出演藝圈」將自己歸零,如今「搭3000萬豪車代步」成最美CEO
2023/05/09
來不及看兒長大!39歲歌手「留下4月嬰驟逝」尪痛願再當夫妻,如今「孩子可愛燦笑」令粉絲落淚
2023/05/09
因長得太美無人敢追!父親為她「終生不娶」如今被初戀獨寵33年「58歲近照不敢認」
2023/05/09
《戲說》女星被撞見「捷運站出口擺攤」扛四口家計,每月只花1萬5,大方承認:靠自己不丟人
2023/05/09
首度女性入圍視帝!陳亞蘭「演活少年郎」連評審都甘拜下風「不惜厝賣光光」也要傳承歌仔戲
2023/05/09
夫妻不是仇人!58歲名嘴「抱怨替尪還千萬債」月燒17萬養家,直到某天「先生默默暖舉」她淚崩:到老就是伴
2023/05/09
發上等心,做上等事,結上等緣(好文)
2023/05/08
人生一世,何必苦苦執著(好文)
202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