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生長在一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家庭,好不容易央求父親去讀了書,可沒讀多久,便被迫嫁人,嫁給了那個稱她為「土」的男人,并盡其所能想要討得他的歡心。
可對于一個從心底里厭惡傳統婚姻的男人,她的討好如同鏡花水月,到頭來只是一廂情愿罷了。
如果說婚姻是一場合作,那麼于她而言,無疑是輸得最慘的那一方,她賠上了自己的青春年華,賠上了自己的身心卻終未換得他一絲一毫的憐惜。
這就是張幼儀。
張幼儀,是一個被傳統思想禁錮的女人,一個被丈夫狠心拋棄的棄婦,可就是這樣一個女人,卻擺脫困境,活成了一代傳奇。
張幼儀用她艱難卻又不凡的一生告訴我們:努力,是一個女人永遠的底氣。
1、被丈夫拋棄,又經歷喪子之痛,年輕時的張幼儀猶如活在煉獄。
當年,徐志摩憎恨封建婚姻,卻又因為孝順不得不娶張幼儀為妻,而對這一切一無所知的張幼儀,仍滿心歡喜地期待著丈夫的喜愛。
因為骨子里的傳統理念,從踏進徐家門的那一刻,張幼儀便把徐志摩當成了自己的天。
為了討得丈夫歡心,她任勞任怨地將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條,她孝順公婆,體恤丈夫,操持家務之余,還幫著公公打理生意,一切都做得有條不紊,即使丈夫長期不在身邊也毫無一句怨言。
她以為終有一天徐志摩會回心轉意,可是等來的卻是在她生下長子后,徐志摩頭也不回地出國留學。
可即使如此,她仍默默承受了一切,繼續盡好她作為妻子的本分。
面對名存實亡的婚姻,她一直在維持和爭取,即使一次次面對丈夫的冷言冷語她也從未放棄。面對婚姻,她無怨無悔,付出所有,只為了丈夫的一個回心轉意。
張幼儀的付出沒等來回心轉意,卻等來了無情的拋棄。
1920年,張幼儀前往歐洲與丈夫團聚,她那顆滿是歡喜的心,在見到徐志摩的一刻沉到了谷底。
徐志摩對她依然絕情而又不耐煩,甚至在得知她懷孕的時候,堅持要她打掉腹中的孩子,并要求失婚。
她以為是自己不夠好,反思自己的著裝,改變自己的儀態,想讓自己配得上丈夫,可她不知道的是,徐志摩對她的厭惡從來就不是因為她這個人,而是因為她是他封建婚姻的標志,是他努力想要抹掉的污點。
當她意識到這一切時,她不再掙扎,坦然地接受了失婚。
失婚之后的張幼儀沒有了經濟來源,帶著幼子孤身在國外生活,日子過得很是艱辛,但苦難卻并沒有因此放過她,張幼儀的幼子小彼得在三歲時不幸夭折。
被丈夫拋棄在陌生的異國他鄉,又經歷了喪子之疼,若是普通女子早已一蹶不振,可張幼儀沒有,這一切痛苦的經歷更讓她意識到努力提升自我的重要性。
于是她更加努力地學習,不斷接受新的思想理念,終于從一個受封建思想禁錮的傳統女性,成為了與時俱進的新時代女性。
2、接手面臨倒閉的銀行,直面人生的不如意,張幼儀的后半生成了傳奇。
張幼儀再次踏上回國的旅程是因為丈夫的再婚。
她回國后先是憑借流利的德文取得了在東吳大學任教的資格,后又在四哥的支持下出任了上海女子商業銀行副總裁,由此開啟了她堪稱傳奇的后半生。
她接手女子商業銀行時,銀行負債累累,面臨倒閉,張幼儀并沒有因此而害怕、退縮,她努力學習自己完全不懂的銀行知識,一面學習一面經營,竟然真的讓瀕臨倒閉的銀行起死回生。
從一個完全不懂銀行知識的門外漢,到應對自如的銀行副總裁,這其中是張幼儀不斷地努力和直面困境的決心。
成為了銀行行長后,張幼儀的人生卻并未在此止步,她又相繼創立了服裝公司并任職總經理,以及國家社會黨財務,當抗戰爆發時她又審時度勢,屯集大批軍用染料,迅速積累了大量財富。
你可能會說張幼儀在經商方面頗有天分,此話確實不假,但你沒看到的是她很早就跟著公公學習料理生意,而且在經商過程中從未放棄過努力學習。
如果說張幼儀最大的天賦是什麼,我覺得應該是努力,她努力地從一個一無所有的棄婦,成為了上海乃至中國的傳奇女性。
3、不斷努力,不斷學習,直面困境,張幼儀何止只是女性的楷模。
人的一生有很多可以舍棄的東西,唯有努力是我們應該終生堅持下去的。
就跟張幼儀一樣,她經歷了可以說相當慘痛的前半生,如果她因此自甘墮落、一蹶不振,那麼我們今天看到的可能就只有「徐志摩前妻」這個少得可憐的標簽,甚至還會因為她的不幸遭遇掬一把同情淚。
可是她沒有,面對婚姻,她努力爭取,即使最后經歷失婚、喪子,她也沒有放棄努力,而是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努力學習提升自我,不斷地經營好自己。
面對銀行的爛攤子,她一竅不通,卻硬是努力邊學邊做,終于讓銀行起死回生。
在取得了眾多成就,變得衣食無憂之后,她并未因此止步,而是繼續開服裝公司、理財、投資,積累了大量財富。
張幼儀一生都在努力拼搏,也正是這種不斷努力的精神才成就了她不平凡的一生。
作為新時代女性的我們,所處的環境要比張幼儀寬容得多。
我們不用費盡心機便有書可讀,我們不用受盡凄苦與不愛自己的人委曲求全,既然如此,那我們又有什麼借口不去努力一把呢?
與其將生活的籌碼賭在男人身上,期待他們憐愛施舍,在患得患失中消耗自己,不如將幸福的可能押注在自己身上。
無人可依靠的女人,才是擁有獨立的心態、才能激發自己的心智和潛能、才能在世俗的困難中,找到安身立命的根本。
人性很殘酷,人的幸福,從來都不是仰仗而得到,是靠自身成全。
當你用破釜沉舟的勇氣面對生活的坎坷時,便能在逆境中闖出一片屬于自己的輝煌。
這份輝煌,是你余生的底氣,也是安全感的來源,更是幸福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