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繁華多笑語,惟我空余兩鬢風。
人生最好的狀態,便是站在塵世的喧囂外,感受天寬地闊,獨守一世清歡。
靜而不憂,煩而不惱,獨而不孤,悠而不閑。
在和自己相處的過程中,靜美了時光,也繾綣了歲月。
正如作家慕緋雪描述的那般:
「舍去復雜的人際關系,離開險惡的廣袤浪潮。內心不再因為浮躁,而急于求成。也不再因為攀比,而自找煩惱。」
真正聰明的人,早早就「戒掉」了各種社交。
太過熱鬧的喧囂,是對自己的消耗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鋪開歲月的長卷,舉目四望,生活中每天都在上演著各種喧鬧的狂歡。
沒有人喜歡孤獨,紅塵路遠,若無一人攜手相伴,此生多寂寥!
可誰認真想過,當喧囂落幕,人群散去,有幾人是真的開心?
鄭州96歲的「煎餅奶奶」一夜爆紅后,惹得眾人蜂擁而至,有人拍照,有人攀談,有人作秀,有人圍觀……
只是,這一次次熱鬧的盛宴背后,除了看客的幾個點贊,就只剩下了奶奶一個人的身心疲倦。
不得已,她只好停止擺攤,才得以逃離這場「烏合之眾」的狂歡。
「不要輕易地成為集體中的一份子,這樣很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即使你以為自己只不過是隨聲附和了一下而已,實際上你已經成了幫兇。」
與其在虛無的假象中傷害別人、消耗自己,不如守住自己的心,靜靜地感受這世間的萬般美好:
去體會劉禹錫口中「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素簡;
去領略陶淵明口中「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淡泊;
去感悟蘇東坡口中「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豁達。
走過紅塵萬丈,看盡滄海桑田,也就懂得了一個人的美好。
安靜,也是一種繁華。
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深交
「人生得一知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當年魯迅先生贈予瞿秋白的詩句,道出了多少人的心聲。
朋友,是人生最美的相遇,如炎炎夏日的一股清風,像冰雪天地的一絲暖陽,讓人舒心歡暢。
但有句老話講,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并不是每個遇見的人,都能和自己風雨同行,付出時間與真心,也不一定能換回赤心與誠意。
曾在《史記》中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位翟公被派到開封做了大官,在任時,很多賓客來訪,一時間大門外車水馬龍,人來人往。
但被罷免官職后,之前拜訪他的那些朋友都不再來了,門外冷冷清清,只有幾只麻雀停留。
後來,他又官復原職,那些「朋友」見狀,又想登門拜訪。
這時,翟公感慨萬千,寫下了幾行大字:
「一亡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人生來來往往,聚散離合都是常態。
前一秒,可能還在觥籌交錯間你來我往;下一秒,就有可能在茫茫人海中走散。
所以,不必把太多人,請進生命里。
真正的朋友,不會因距離而疏遠,不會因落魄而怠慢。
反而是一種懂得,一種相知,一種心心相惜之后的淡然陪伴。
獨處,亦清歡
楊絳說: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人間煙火,琳瑯滿目,我們徜徉其中,難免不被打擾。
但熱鬧過后,要學會成就自己的精彩。
在喧鬧中辟出一方凈土,以從容、以淡然、以優雅,安放心靈,寵辱不驚,為自己的生命增添色彩。
靜下心來,去讀一本書,去泡一杯茶,去看一部電影,去賞一賞花。
就像音樂人李健那樣,不需要太多的交際,也放棄了很多的應酬,租一個四合院,與自己為伴,日子清靜卻也悠閑。
《安頓一個人的時光》中說:
「一個人生活,可以是平淡、乏味、停滯不前,也可以是一場充實、美妙、精彩紛呈的冒險。」
當你拋卻了繁華,遠離了塵囂,便會發現,一個人的時候,更容易看見詩和遠方。
以前喜歡一個人,現在喜歡一個人。
獨處,才是聰明人的浮世清歡。
人心本無染,心靜自然清。
詩人白落梅說過:
「一個人,一本書,一杯茶,一簾夢。有時候,寂寞是這樣叫人心動,也只有此刻,世事才會如此波瀾不驚。」
人生在世,守一顆靜心,舍一份浮躁,才能擺脫人情的束縛,活得更加暢快,更加安寧。
看庭前花開花落,享受獨處的歡愉;
望天上云卷云舒,愜意安靜的自在。
這樣的生活,才最是豐盈。
愿你我心中有靜,獨處悠然,于清新淡雅間,盡享生命的芳香馥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