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仕途策略:不了解圓滑背后的手段,更容易得罪人

陈晚晚 2022/11/10 檢舉 我要評論

在仕途上,處事圓滑,是為了不得罪人。但事實上,如果不了解圓滑背后的手段,更容易得罪人。

在一些高明的人的眼里,一個人為人處世圓滑,是在推卸責任,是不想承擔責任,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私利。

如何圓滑,才能達到最佳效果?曾國藩在仕途上,有很多處世圓滑的方式,而且,很少有人能看出背后的手段,即使看出來了,也非常樂意接受。

曾國藩是如何做到的?下面,我們通過一件典型的案例詳細講解:

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曾國藩被升授為正二品禮部侍郎后,被道光皇帝委以重任,派他到山東賑災。

這一年,山東、河南大旱,地方官府賑災不力,導致烽煙四起,很多人都上山當起了土匪。

道光皇帝接到山東、河南的加急求助奏折后,一邊連夜派兵趕赴山東、河南兩省,以穩定局面,一面派欽差大臣前去賑災。其中,曾國藩被派往山東。

山東巡撫名叫和春,滿洲正黃旗人,行伍出身,善于治兵,依靠祖上的功績,一路做到了巡撫的位置上,成為封疆大吏。

了解清朝歷史的人都知道,和春也是晚清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在與太平軍的戰爭中,和春是江南大營的統帥,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江南大營被太平軍攻破后,和春自盡。

不過,此時的和春,還在山東一籌莫展。曾國藩作為賑災大臣,其主要工作是核查朝廷的賑災工作是否落到了實處。

曾國藩到達山東的時候,朝廷給予的賑災糧已經提前到達,并分發到各地。和春見到曾國藩一行后,就像見到救星一樣,說如果沒有朝廷的賑災糧,他這個巡撫就無法當下去了,遲早會被老百姓趕下台。

曾國藩作為欽差大臣,對和春的工作并不滿意,山東遇到如此大災,和春作為一省巡撫,應該組織老百姓一邊開展自救,一邊等待朝廷賑災,而他只是眼巴巴地等待朝廷的救援,毫無作為,導致餓殍遍野,老百姓要麼上山當土匪,要麼逃荒去了。

更讓曾國藩不滿的是,還有官員利用朝廷賑災的機會,大發國難財,而和春竟然利用自己的權力,對曾國藩的工作橫加阻攔。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