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之道,在隱與匿】鬼谷子:4招隱匿術利用時機,做成大事

圣人謀之于陰,故曰「神」;成之于陽,故曰「明」。

所謂「主事日成」者,積德也,而民安之,不知其所以利;積善也,而民道之,不知其所以然;而天下比之神明也。

「主兵日勝」者,常戰于不爭、不費,而民不知所以服,不知所以畏,而天下比之神明。

——《鬼谷子·摩篇》

懂得隱藏實力,才能順風順水,做一件事成一件事

圣人謀劃事情總是在暗地里進行,人們不知其就里,故稱之為「神」;

而他所取得的成功都顯現于眾人眼前,所以人們稱之為「明」。

圣人「主事日成」,一是由于他暗中施德澤于民,使老百姓安居樂業,老百姓尚不知是如何得到這些好處的; 二是由于他暗中積累善行,老百姓只知說好,卻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

天下人都把這樣的人比之為神明。

圣人「主兵日勝」,是由于他不熱衷于爭城奪池,戰爭的消耗很小,老百姓不知道敵國為何拜服,也不知道戰爭有什麼可怕。天下人也都把這樣的人比之為神明。

鬼谷子所說的「圣人謀之于陰」,說的是圣人言行謹慎,做事不張揚,只有如此,才能「主事日成」、「主兵日勝」。

懂得韜光養晦,才能避開禍患,專心積累實力

華人最擅長的就是韜光養晦了。

一個人鋒芒太露,很容易招致他人的嫉恨,并最終為自己帶來禍患。

孔子諄諄告誡要「溫、良、恭、儉、讓」,實際上也就有深藏不露的意思在內。

《周易》說:「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無此器最難,而有此器,卻不思待時,則鋒芒對于人,只有害處,不會有益處。

為人處事低調一些,沒有什麼禍患能主動找到身上來的。

如果處事太過張揚,那就會引火燒身。

古語有云:「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太過招搖了,不是什麼好的事情。俗話「人怕出名豬怕壯」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深藏不露的人,表面上看來好像他們都是庸才,胸無大志,實際上只是他們不肯在言語上露鋒芒,在行動上露鋒芒而已。

因為他們有所顧忌,言語露鋒芒,便要得罪旁人。

得罪旁人,旁人便成為阻力,成為破壞者;行動露鋒芒,便要惹旁人的妒忌,旁人妒忌,也會成為阻力,成為破壞者。

表現本領的機會,不怕沒有,只怕把握不牢,只怕做的成績不能使人特別滿意。

看人也不要只看表面,看起來低調的人,往往實力超群

俗話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這就告誡我們:人的外表并不代表著才情、能力,成大事者不在其貌!

齊相晏嬰身高不足五尺,卻歷任齊靈公、莊公、景公三朝相國,成為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外交家。

司馬遷曾將他比為管仲,推崇備至,用「不辱使命,雄辯四方」八個字來形容他的外交活動。

三國時代的龐統很有才華,人稱「鳳雛」,與「臥龍」諸葛亮齊名。

龐統為人樸質,容貌丑陋,年輕時一直沒人賞識他。

赤壁之戰時,龐統避亂于江東,被魯肅推薦給周瑜,入曹營獻「連環計」,致使周瑜火攻成功。

周瑜去世后,諸葛亮借吊孝之際拉攏龐統,同時魯肅也將龐統推薦給孫權,但孫權嫌龐統容貌丑陋,態度傲慢而不予重用。

于是龐統往荊州投靠劉備,初為縣令,不理政事。劉備聽了諸葛亮的推薦,召見龐統,兩人縱論上下古今。

劉備發現龐統才華橫溢,對他大為器重,遂拜龐統為副軍師中郎將,與諸葛亮共商方略,教練軍士。

「藏」是為了「露」,別在隱藏之中,消磨了自己的志氣!

當然,深藏不露的「藏」也是為了「露」,在時機成熟時,要毫不含糊地表現自己。

就像當年毛遂向平原君自薦時說的「吾乃囊中之錐,未曾露鋒芒,今日得出囊中,方能脫穎而出。」

是金子總會發光,但也不能老把金子埋在地里。

把握機遇的能力也很重要,一旦機會來臨,千萬不要錯過。

真人不露相,這是千真萬確的。但永遠都不露相的,肯定不是真人。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