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的理發攤。那位理發的男子翹著二郎腿坐在攤位上,他的頭髮已經理好了,剃頭匠正在給他編辮子了。那時候的理發環境就是這樣的,很多剃頭匠都是挑著剃頭挑子走街串巷地吆喝著,遇到需要理發或者洗頭的,他們就近把攤位停好。
旗人家庭的女眷和仆人。坐著的那幾個應該是主子,從她們身穿的服飾也可以看出,她們的衣服華麗鮮艷。而站著的那三個女的應該是府里面的仆人,她們身穿的衣服不論是顏色還是材質都與主子的相差很多。
郊外的景色,這條土路還是相當寬敞的。別看這個兩輪車簡單,但是它的動力可不小,拉車的是兩頭牛,兩匹馬。由于采用了四頭牲畜來拉,這個車還配了兩個趕車的車夫。
城墻外的景色,這里可謂是荒涼啊。一頭小毛驢正經過小河道上的簡易木橋,毛驢的背上不但載了貨物,上面還坐著一個男子,這頭小毛驢可是負重前行啊,累得頭都垂下去了。距這個不遠處還有一個放羊人在牧羊。
在吃飯的男人們。這六個人應該都家境不錯,從他們身上的衣服也可以看出來。這頓飯他們吃得還是很講究的,這桌子上還鋪上了桌布。看著桌上擺的大碗小碗的,里面盛的好像是包子。
保定火車站站台。站台上還挺熱鬧的,這里站了很多人。站台上矗立著一個木制站牌,這個木質站牌上依稀可見「Pao-Ting-Fu」,其實在「Pao-Ting-Fu」的下面還有「保定府」這三個漢字,只是照片模糊,看不清而已。這個「Pao-Ting-Fu」可不是什麼英文,這是保定府的威妥瑪式拼音。
清末的街頭。街道上人來人往的,路邊的那個牌坊十分顯眼,牌坊的匾額上清晰可見「大清郵政分局」六個大字。在這路邊還設有一個郵筒。想不到吧?在百年前的清朝就已經有這樣的郵筒了,是不是有點穿越的感覺?
城墻上的人們,可以清晰可見男子身后拖著的大辮子。這是一段土城墻,雖然用的是泥土,但是經過夯實的泥土,城墻的堅固性還是相當不錯的。這樣的城墻適合在干旱少雨的地區;在多雨水的地區,這樣的夯土城墻是很容易被雨水沖垮的。
一位男子扛著一位裹著小腳的女子在街頭行走。不要看這位女子穿著華麗,就以為她是哪個大戶人家的女眷了。古時候的大家閨秀,才不會讓府中的下人扛著走的,更何況是在眾目睽睽之下。其實這位女子是個風塵女子,扛著她的男子是龜奴。
清末的安徽安慶。這是在長江中的船上拍攝的,江邊那座高聳的塔是振風塔。從這張老照片可以一窺百年前安慶的城市面貌。隨著時代變遷,城市發展,如今這周邊已經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了,但江邊的振風塔歷經百年風雨,如今依然矗立于長江畔。
在廣闊的湖面上,一位老者正劃著一艘小竹筏,這個小竹筏看著都要沉到水里去了,但是這位老者依舊是神態自若,真是技高人膽大啊。
坐在黃包車上的富家公子。這位公子哥戴著墨鏡,躺坐在黃包車上,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給他拉車的車夫穿的還是草鞋,和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位富家公子出一趟門派頭十足,邊上還有兩個隨從,一個隨從幫他拎鳥籠,以供他逗鳥。提籠架鳥,是當時很多紈绔子弟的愛好之一。看來很多古裝戲中紈绔子弟提籠架鳥的形象,還是有歷史根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