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命運的捉弄,張愛玲為何能處變不驚?
原因有三點。
卡耐基曾說過:「女人可以不美麗,但不能不智慧,智慧能重塑美麗,唯有智慧能使美麗常駐,能使美麗有質的內涵。」
人生有許多種活法,有智慧的女人,總能用不曾起舞的日子照亮生活中的某個角落。
有智慧的女人往往也有格局,因為人生需要格局,心靈也需要格局。
有格局的女人,懂得擺好自己的位置,懂得安排生活的錯亂,懂得在灰暗時光里做好迎接高光時刻的準備。
正如作家張愛玲。
張愛玲一生命運多舛,她在書里寫盡了愛恨情仇,剖析了人性復雜,用一個局外人的眼睛洞察了人心的多變。
可等到她自己面對愛情時,又是那般陷入其中,深受傷害卻無法自拔。
然而不管經歷什麼,張愛玲始終能在最后一刻及時止損,并且轉入新的生活當中,無論外界如何變化,她心之所向的始終不變。
在面對命運的捉弄時,她為何能處變不驚,一次次讓自己脫離苦楚?原因有三點。
張愛玲的一生是坎坷的,雖然小時候家境富裕,可父親的不成器,母親的離開讓她成了一個缺愛的孩子。后來繼母的到來,更是折磨得她身心俱疲。
好不容易脫離了原生家庭,隨之而來的就是愛情的苦楚,她最愛的胡蘭成背叛了她,她想依靠的桑弧不要她,晚年生活的伴侶賴雅也留她一人撒手人寰。
這一系列的磨難,讓張愛玲無數次流淚、迷茫彷徨。命運給她制造了太多的苦難,卻也饋贈于她一個寫作的天賦。
提筆就能洞悉人間百態,寫作的特長是命運饋贈于張愛玲最好的禮物。
無論是經歷生活的坎坷還是面對精神上的慘敗,張愛玲始終用文字治愈著自己。
這個特長,解決了她的經濟問題,容納安放了她的內心。
每個人都是有特長的,你之所以覺得自己平平無奇,也許是還沒有發現自己的特長。而當你發現了,一定要把這份特長髮揮到極致,因為這將會讓你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有一份特長的女人,總是獨樹一幟,總能與眾不同,生活也會就此改變。
女人的底氣,無非是自己的實力。
沒有誰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但有專長的女人,總能在逆境中改變自己,從而也更幸福。
在寫作方面,張愛玲是有天賦的,她聰明地將這個天賦發揮到了極致。也是這份對的選擇,讓她在無論何時都有獨立面對生活的底氣。
無論是和胡蘭成愛的錯綜復雜,還是和桑弧愛而不得,抑或是晚年與賴雅相依為命,支持她走下去的,就是寫作。
在那個年代,世人的意識里男尊女卑的思想還根深蒂固,但張愛玲卻是勇于活出自我的那一個。
她在愛情里一腔孤勇,在婚姻里不將就不回頭,晚年遠赴異國也無懼前行,一生未生育也從不后悔,究其原因,是寫作的專長給了她獨立的底氣,也讓她有了愛自己的資本。
無論何時,一個女人在感情里不委屈自己,在生活中有選擇的能力時,才是不負自己,不負過往。
女人想要被愛,首先得學會愛自己,因為愛自己的女人,更有被愛被尊重的價值。
正如林徽因所說:「溫柔要有,但不是妥協,我們要在安靜中,不慌不忙地堅強。」
作家雨果曾說:「有許多可愛的女性,但沒有完美無缺的女性。」
沒有人是完美的,也沒有誰的一生是一帆風順的,生活給每個人都出了難題。
張愛玲的父母還未失婚時,家境優渥,生活奢靡,是民國的大戶人家。也因此,張愛玲從小便接受了最好的教育,一直堅持讀書完成了學業。
從那時看,張愛玲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可命運并沒有放過她,她的幸運,也只是停止在了父母相愛的那段時間里。
后來父母失婚,張愛玲經歷了繼母的虐待,母親的缺席,父親的冷酷無情。成年之后,她又經歷了愛情的背叛,中年沒人愛的孤獨,晚年獨自生活的凄涼。這種種,都讓張愛玲經歷了一個殘缺的人生,可這,就是現實啊!
我們都曾幻想過一個完美的人生,可經歷過世事百態之后才發現:人生不會完美,也沒有十全十美之人。
而聰明的活法,就是不必苛求完美,在殘缺的人生中,尋一份內心的追求。
寫在最后:
現代作家盧思浩曾說:「我們之所以覺得成長是一件糟糕的事,是因為我們沒有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懂得變通的人,會發揮自己的所長,尋一份獨立的底氣,擁有獨自面對苦難的能力;而不懂得變通的,則被生活錘煉之后,變得郁郁寡歡。
張愛玲一生坎坷,卻還是成了聲名遠揚的作家,即便辭世,她的作品也依然影響著后代。
她用冷靜,睿智的心態寫下了許多優秀的作品,用勇敢,溫柔的狀態過完了不幸的一生。
其實,無論是名人還是常人,剖析榮耀背后的生活,大抵都在經歷同樣的苦難。只不過名人更懂得面對。也許,這就是所謂的格局。
格局的大小決定著看待事情的角度,也決定了生活的質量。
一個擁有格局的女人,懂得發現自己,發揮所長,懂得幸福依靠自己,懂得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這樣的女人,無論何時,都有獨立的資本,也不會讓自己陷入絕望的境地。
真正幸福的女人,都懂得用生活的碎片,縫補這殘缺的人生,從而讓明天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