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得好:「眼前再不堪,生活也要繼續;沒人扶的時候,自己要站穩;沒人幫的時候,自己要努力;要相信,你不可能什麼都有,也不可能什麼都沒有。」
每個人都有一地雞毛,自顧不暇,無人訴說,面對生活的暴擊,只能自己承受。
成年人的世界,大抵都是在崩潰中自愈,獨自撫平內心的漣漪。
生活再苦再難,退縮不是借口,要學會自我療愈,為自己蓄力,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一個人最聰明的活法,是修復自己的療愈力。
療愈能力越強,越接近幸福
楊絳說:「無論什麼時候,你都要相信,真正能治愈自己的只有自己。」
我們不能寄托別人為自己遮風擋雨,各有各的痛,能治愈你的,永遠是你自己。
弗蘭克爾是研究神經功能癥的醫生,他的工作很好,家庭也美滿。
直到二戰爆發,納粹黨把他和他的家人關進了奧斯維辛集中營。
在那里,弗蘭克爾度過了很艱難的時光。
在那里,人不被當作人,被當作垃圾隨意對待。
那里的猶太人,面臨著身體與精神的雙重折磨。
承受不住壓力的人,紛紛崩潰。
弗蘭克爾創作的心理學手稿也在集中營中被奪走了,加上他所受的非人的待遇,弗蘭克爾的精神也接近潰散。
弗蘭克爾意識到了自己的糟糕狀態,這樣下去可能撐不了多久。
他及時調整,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
還用笑話去逗樂自己與周圍人,不斷的療愈自己。
他甚至將在奧斯維辛集中營中的經歷,當作一種考驗。
經過不斷地調整,弗蘭克爾找回了自己正常的狀態,內心也變得安寧,幸福了。
人生路上,總會有磨難來考驗為難我們,打擊我們的信心,摧毀我們的意志。
如果就此沉淪,那麼就很難有出頭之日。
《刺激1995》里有句話說:「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棄自己了,還有誰來救你?」
身在低谷,要懂得積極調整情緒,給予自己應對的勇氣,在困境中療愈自己,強大自己的內心。
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更接近幸福。人生擺渡人,終究是你自己。
生活能治愈的,都是那些能自愈的人
海明威在《永別了,武器》中寫道:「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到後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
面對生活的刁難,我們無力應對,只有慢慢熬,自我慰藉,強大自己的內心。
《狂飆》的播出,徹底捧火了張頌文。
如今的張頌文站在聚光燈下,而曾經的張頌文,獨自熬過許多無名時光。
那是漫長的跑龍套時期。
在帥哥云集的演藝圈,張頌文的長相并不出彩。
很長時間內,張頌文在不同劇組輾轉,得到的戲份卻屈指可數。
張頌文也會抱怨,也會失落,卻從未想過放棄。
他不斷給自己加油打氣,調理情緒,收拾心情,奔赴下一個劇組。
張頌文就是在一次次的自愈中,度過了生命中最幽暗的時光。
就像張頌文曾發的微博:「成年人的世界,沒有那麼矯情。一百次崩潰,也該有一百次自愈。」
曼德拉曾說:「生命最偉大的光輝不在于永不墜落,而是墜落后,能夠再度升起。」
人生路上,不總是有陽光相伴,就算陰霾來臨,亦不要放棄希望。
逆境中,我們無需懊惱,不要自怨自艾,默默自愈,相信自己,肯定會有出頭之日。
只要自己永不言棄,有對抗困境的勇氣,你就是生活的強者。
越是身在低谷,越要堅定信念;
越是困于當下,越要慰藉人心。
畢竟,生活能治愈的,都是那些愿意自愈的人。
內心穩定的人,都做對了這四件事
人生是一場修行,要成為一個內心穩定的人,可以做這四件事:
1、多讀書
讀書,可以豐富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看到人世間的千百種姿態。
《格言聯璧》有言:「魚離水則身枯,心離書則神索」。
讀書可以讓人學會思考,靜下心來去感悟,面對問題時,可以理清思路去解決,而不是毫無頭緒。
多讀書,多滋養,活得就會越清醒。
借由書籍的力量,讓我們的內心變得越來越安靜。
2、多存錢
叔本華曾說:「如若一個人擁有一筆獨立的財產,他應當將其視作堡壘,用來對抗許多可能會遭遇的惡事和不幸。」
我們手里有錢,才不會在意外來臨時,驚慌失措,給自己造成痛苦。
手有余錢,心里才不會慌。
養成隨時存錢的習慣,才是生活最堅實的保障。
3、親近自然
如果你在工作中,覺得壓力很大,心情煩躁,那就和大自然來個親密接觸吧。
在干凈美好的環境中,在一吸一呼間,心情也會平復。
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鳥,一山一水,會讓你欣喜,會讓你安寧。
走近自然,學會修身養性,才是一個人最愜意的活法。
4、找到熱愛
作家葉宣說:「得有那麼一件事,你熱愛,你堅持,你的人生有奔頭,生活因此而緊湊。」
我們除了繁忙的工作,要有自己的熱愛,它會賜予你能量,給予你滿滿的熱情,讓你去探尋更多的可能性。
不管讀書寫作,還是種花種草,只要讓你保持積極向上的狀態,能享受其中,你就是幸福的。
作家路內有說:「每個人的生命里,都有幾口吃不下去的隔夜飯,必須得咽下去,而不是放在眼前發呆。」
人生路上,總是充滿變數,或艱難或無奈,別人無法感同身受,心里的苦楚,只有自我療愈。
再苦,也要苦中作樂,尋找出路;再累,也要咬牙堅持,拼命自渡。
愿我們都是自己的擺渡人,回首往事時,可以笑看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