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了楊絳灑脫退場的態度,就懂了感情里我們該有的格局:
「無論什麼關系,情分被消耗殆盡,緣分便走到了終點。把錯歸咎于自己,并且禮貌退場,把自己還給自己,把別人還給別人,讓花是花,讓樹成樹,從此山水一程再不相逢,愿來生,不見!不欠!不念!」
楊絳先生的態度,總有一種溫柔的堅定,散發著耀眼卻不刺 眼的光芒。
已逝去的愛,就像不合腳的鞋,穿了腳疼,扔了心疼。但楊絳先生說,我從不后悔對任何一個人好,哪怕看錯人,哪怕被辜負,因為這不代表他有多好,只因為我很好。對個人來說,可怕的不是情分被消耗,而是無休止的內耗。過度分析,一度懷疑自己,最鬧心。因為精神上的消耗,比肉體上的損耗更煎熬。緣分已走到終點,關系已窮途末路,禮貌退場,是給自己留的體面。糾纏不放,除了讓自己顯得廉價,還能如何?你知道嗎?
命運和生活常給我們設置牢籠。生活中的每一份枷鎖,都猶如一個套子,將人牢牢套住。我們只是普通人,做不到無心者無所累,瀟灑來去。我們能做的,就是努力讓自己靜下來,去做該做的事。以靜制動,以動制悲。用心靜,去抵御煩躁焦慮,用忙碌,去忘記悲傷。要知道,感情是兩個人的事,一個人踮起腳努力,也無法逆轉全局。別執著去敲一扇不會開啟的門。錯的人就是錯的人,從來不會因為你能忍,就變成了對的人,該走的終究會走。楊絳先生那份灑脫退場的達觀,才是我們該有的模樣:
「既然討不得四海八荒的喜,就把自己還給自己,把別人還給別人,以獨處相安,與萬事言和,不卑不亢,清澈善良。
讓自己活得高貴一點,學會放下,才能更好前行。」這世間,沒有結果的故事太多,我們要學會習慣,相遇與離別。任何時候,也別忘了,仰起頭,做自己,努力成為自己的屋檐。這個世界,本就沒什麼永遠,一段愛情,分開就散了,一段友情,離開就淡了,我們能把握的,只有當下。這世上,沒有誰真的離不開誰。
放開錯的人,才能迎來對的人生。幸福它或許會遲到,但從來不會缺席。我們討好不了所有人,但可以經營好當下的自己,當我們足夠好,依然能驚艷他人的時光,溫暖他人的歲月。愿你我都能眉宇間寫滿風調雨順,安靜于暖,安然于心,不急不躁,清淡歡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