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會上,中國14歲小將全紅嬋「一跳成名」。
她被譽為「跳水界天才少女」。
整場比賽中, 全紅嬋以斷崖式的 領先獲得冠軍。
本以為全紅嬋將會「前途無量」,受到世人追捧。
可誰能想到,在近日,她 先是被「前輩」罵無知,后又被央視名嘴教做人。
對此,網友不解, 全紅嬋到底怎麼了,冠軍為何會被人追著罵?
在剛剛過去的亞運會上,全紅嬋依舊發揮穩定, 拿下了金牌。
對于這個成績,似乎國人早就預料到了。
被寄予厚望的 全紅嬋為國爭光,自然也受到了不少的禮遇。
她雖然逃脫了賽后采訪,但後來 卻參加了央視訊道《體壇英豪》的采訪。
其實對于這樣的場合,全紅嬋不算是陌生。
但是以往在采訪的時候,教練和隊友都會在身邊。
現如今,自己一人面對鏡頭, 能看出全紅嬋開始顯得有些拘謹。
她懶懶散散地坐在椅子上,主持人問什麼她答什麼。
今年的她只有16歲,平日里對這種采訪并不怎麼喜歡,現在也只能硬著頭皮接受。
沒一會的工夫,全紅嬋就有些煩躁無聊。
于是, 她一遍說一遍轉椅子,或許是想轉移一下內心的不平靜,又或許想向主持人發出「趕快結束」的信號。
總之全紅嬋的身體出現了「 多動癥」的行為。
可她的情況,并沒有讓主持人停止采訪。
主持人先是批評她 :「沒有禮貌」,隨后又說「這些動作讓她很難看。」
聽著這些話, 全紅嬋第一感覺是立馬道歉,然后趕緊乖乖坐正。
年紀不大的她,被說得有些不好意思。
于是,全紅嬋面帶笑意保持沉默。
可是即使是這樣, 主持人并沒有停止「輸出」。
他繼續講「規矩」。
主持人告訴全紅嬋: 「坐要坐得直,昂首挺胸,這樣才能展現出一個人的氣質。」
全紅嬋聽到后, 雖說立馬這麼做了,但是因為不習慣,所以她的身子「挺的有些僵硬。
全紅嬋坐直之后,雙方開始了正式的采訪。
可因為她「端」的太直,所以看起來很別扭。
這段視訊被放出來后,網上評論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有的人說: 「公眾人物就是要坐直。」
而有的人則認為:「 人家年紀還小,又是奧運冠軍,寬容點吧!」
不過外界的爭吵,似乎對全紅嬋沒有什麼影響,她還是在安心地訓練。
其實在全紅嬋的「職業生涯里」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被人說教了。
央視名嘴給她立規矩,或許是為她好。
但同樣身為奧運冠軍的鄧亞萍, 就曾經公開「批評」過她。
事情的起因,源于「東京奧運會」。
當時全紅嬋「一戰成名」, 不僅拿到了世界級冠軍,更是打破了多項跳台記錄。
連師姐郭晶晶都感慨。
「小全真的太厲害了,我跳了十幾年水,都沒得過這麼多滿分」。
對于東京發揮的報道,全國人民都給予了這個「天才少女」祝福。
可誰能想到,如此要耀眼的成績,竟然被一句:「無知者無畏」給抹殺了?
一次,奧運冠軍鄧亞萍與不少學者參加了一檔名為《圓桌派》的脫口秀節目。
在節目中,大家恰巧談論起了東京奧運會。
尤其是對于奪冠的全紅嬋,很多學者都表示:「 全紅嬋奪冠完全是無意識形態的。」
他們認為:「因為年紀小沒有經歷過大賽的錘煉,第一次站在奧運的舞台上,自己就當訓練館訓練了, 根本不是積累經驗出來的成果。」
沒想到此話一出,就得到了鄧亞萍的響應。
一句 「無知者無畏」,給全紅嬋冠上了「不是靠實力奪冠」的帽子。
節目播出后引發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
雖然說,這些人 年紀比全紅嬋大, 學識也比她豐富。
但是,他們 僅憑一番話,就否認人家的努力,一味地發表自以為是的觀點,當真讓人反感!
全紅嬋能夠奪冠是常年日積月累訓練出來的結果。
這是少年天賦的象征。
難道比賽的時候,不應該將賽場當做訓練館嗎?
誰不是小時候被老師教育著「考試要平常心,把每次考試當成練習就好」。
難道 鄧亞萍忘了當年她也是年少成名麼?
當初她個頭小,國家隊一度將她拒之門外。
鄧亞萍還不是憑借著自己「無知無畏」的韌勁和努力拿到了冠軍。
如今到了全紅嬋這里,怎麼就成為大型的雙標現場了呢?
如果說鄧亞萍的點評讓人惱火, 那麼白巖松的話就讓人憤慨!
在比賽中,除了團體作戰,個人的比賽也很重要。
陳芋汐比全紅嬋成名要早,在全紅嬋沒有出成績的時候,陳芋汐是奪冠大熱門。
只是東京奧運會上, 兩人你爭我奪,包攬了金銀牌。
而那時, 恰恰是陳芋汐落敗。
白巖松自以為很懂的說了句: 「是因為陳芋汐讓了全紅嬋兩跳,這才將冠軍收入囊中。」
全紅嬋前三跳上演水花消失術,第四跳出現了稍微的失誤。
而她的比分早就超過了陳芋汐大半。
雖為隊友 ,但是在比賽中全力以赴才是對對方的尊重。
陳芋汐何來「讓步」之說?
網友對白巖松的言論不買賬,眼見事情愈演愈烈。
最終白巖松出來道歉了,他表示。
「 自己或許對全紅嬋的評價「過于苛刻,自己只是想從全面比賽的角度分析。」
雖然事情過去后,無人再提及......
但白巖松對全紅嬋造成的傷害卻彌補不了。
這些學者、記者,都對這個只有十四五歲的小姑娘,抱持著這麼大的惡意。
難道「寒門」出來的冠軍,就這麼不被人認可嗎?
可誰又知道在全紅嬋成名的背后,又有多少心酸呢?
全紅嬋的家庭可以用「 貧寒」來形容。
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家里孩子多,入不敷出。
家里總是吃了上頓沒下頓。
就因為這樣的情況,政府專門為他們申請了「低保戶」。
全紅嬋出生后,一直幫助父母干農活。
家里種植著果樹,每到收獲的季節, 全家人都白天黑夜地不在家。
誰都不知道這樣貧窮的生活能過多久。
直到 全紅嬋7歲那年,一名教練發現了她的跳水天賦。
于是,教練就親自登門拜訪,希望全紅嬋能夠得到訓練。
對于這個提議,父母親有些舍不得,孩子還太小,再說了這個項目他們不懂,內心里有些抵觸。
教練沒有放棄,一次又一次登門, 并答應幫助全紅嬋先行墊付學費、生活費和所需的訓練費用。
看著教練滿滿的誠意,全父答應將女兒送到訓練隊訓練。
剛開始全紅嬋對「跳水」沒什麼概念。
她時常問教練: 「跳水將來能掙錢嗎?」
教練表示:「 只要跳得好,拿了冠軍就能掙錢」。
聽到這話,全紅嬋兩眼放光,這些年不僅是 家里貧困,母親身體患病一直沒錢治療,要是真能掙到錢,那麼母親就有救了。
秉持著這個信念,全紅嬋一次又一次地在三米、五米、十米跳台上跳下去。
剛開始的條件是十分艱苦的, 露天的跳台,跳入水中都是瑟瑟發抖。
可無論前方道路無論多麼如何艱險, 全紅嬋都打定主意要給母親爭取生機。
憑借著天賦和執著,全紅嬋從市隊到省隊,再到國家隊 ,她用七年的時間里完成了蛻變。
機會都是留給了有準備的人。
因為 她的參賽年齡并沒有達到,所以當時東京奧運會的名單上并沒有她。
不過當年的奧運會因為疫情延后了一年。
應該在2020年舉辦的賽事延到了2021年。
就這樣,全紅嬋被選入了參賽隊伍里。
來到賽場第一次參加大賽, 這個十四歲的小女孩不慌不忙,很淡定地跳了下去。
也就是這一跳,讓她的名字永遠地留在了「中國跳水隊的歷史上」。
五跳結束后,教練興奮的抱起了她。
就連外國教練都投來了羨慕的目光,國內媒體大肆報道。
全紅嬋的名字響徹國內,然而真正去參訪她的時候,她卻道出了自己的心酸。
全紅嬋: 「長這麼大連游樂園都沒去過,最想回家吃辣條,然后拿著獎金治療母親的病。」
這些話讓所有人動容。
誰又知道 年僅十四歲的孩子在成名的背后,又承受了多少!
每個人都不會隨隨便便成功,只要你努力就會看到回報。
承認別人優秀并不難,但背后批評別人卻是「無理」的行為。
全紅嬋的成名路走得辛酸, 但她的努力有目共睹。
她的教練曾表示。
「全紅嬋每天都要跳400多跳,哪怕是受了傷,貼個膏藥繼續訓練,這份刻苦是很多人比不了的」。
所以,為國爭光的人應該得到最好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