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談起曾國藩,就免不了提及他「千古第一完人」這一稱號,他對于自身的修心可謂達到極致,其中,‘’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獨處守心,群處守口‘’精練地總結了為人處世的旨要。
提及大處著眼,‘’風物長宜放眼量‘’做人格局要大,眼界要放開。從遠處,大處著眼,也就是從未來從全局著眼,胸襟開闊,保持健康的心態。正是有了應有的格局,才讓曾國藩人生中每一個轉折點做出正確的判斷,才能一步步的登頂。
格局就是看問題的前瞻性,如若只著眼于當下,就會寸步難行,毫無建樹,俗話說得高看得遠。此處的「高」,我的理解指的是看問題的深度,深度俞深,見解和格局的卓越就可想而知啦!
小處著手。細節決定成敗,態度決定高度。從古至今,成大事者都需要不斷地歷練,從歷練中積累經驗,獲得成功。不論做什麼事,我們也都應該有端正的態度,腳踏實地,從細小處著手,考慮周全,切勿好高騖遠!
腳踏實地,行穩致遠,進而有為
在如今這個浮躁的時代,快餐式的生活方式也在影響著我們的行為方式。我們要保持初心去,一步一個腳印,打好扎實的基礎,才能觸摸到心中的白月光。
獨處守心。而曾國藩時常提醒自己,慎獨則心安。
他每天都抽出時間去獨處,反思自己的言行。正如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正是獨處與不斷的反思才使曾國藩能有如此成就。
獨處,是在內心修籬種菊,萬水千山都能坦蕩而過,世間繁華都能放下從容。
獨處,是讓自己安靜下來,深入思考,用不同的角度看問題,讓長久不解的迷霧沖破,才能變的晴朗透徹。
孤身卻不孤獨,安靜卻不寂靜。
群處守口。上帝創作我們為什麼給了我們兩只耳朵和一個嘴巴?可想而知是多聽少言很重要。沉默是金是一句極其樸素的語言,卻蘊含著極其耐人尋味的道理。首先,語言上的沉默并不代表思維上的停滯;其次,語言上的沉默并不代表思想上的空虛。
常言道禍從口出言多必失
不要做一只愛叫的麻雀
在與人相處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謹言慎行,才能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群處守口,不妨說是一種淡然。
結:人生需要從大處打開自己的格局,小處不斷歷練積累經驗,獨守住內心的那份堅持,群處守口,少說,或是一種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