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的歷史記錄中以及媒體宣傳中,德國毛瑟廠生產的盒子炮仿佛都運到了萬里之外的華夏,這種兄弟兩人利用閒暇時間設計製造的軍用手槍,因為體型和其它一些問題,在並不缺乏武器在武器裝備的德國並不怎麼受待見,即便擁有著M1917戰壕卡賓槍和M1932型衝鋒手槍這兩種近戰上佔據了明顯優勢的槍型。
不過,萬事無絕對,毛瑟軍用手槍倒是有一種特殊的型號,在德國、波蘭、蘇聯甚至于中國都曾經大受歡迎,這便是毛瑟在1921年推出的短管型毛瑟C96手槍。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作為戰敗國的德國在《凡爾賽和約》的限制下,開始將標準版本的毛瑟手槍進行縮減改造,1920年的著一年,法國方面訂購了2000支修改版毛瑟手槍的訂單,讓頻臨解散的毛瑟公司找到了明確的目標,就是設計生產民用型號的駁殼槍。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