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制自己糾正別人的欲望,是一個成年人最大的清醒
叔本華說:
「在和別人交談時,要克制去糾正別人的沖動,盡管我們這樣做出于好心。因為想要傷害別人很容易,但是,想去改善別人,即使沒有阻撓,那也是很困難的。」
生活中,很多人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依仗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經驗或者閱歷,打著為對方好的旗號,去糾正別人。
但其實,妳所謂的經驗,在別人那兒可能永遠不會得到應驗;妳所謂的閱歷,也可能成為別人發展的阻力。
所以, 當妳對別人看「不順眼」時,可以提建議,但永遠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人。
管住自己的嘴巴,克制自己糾正別人的欲望,是一個成年人最大的清醒。
觀點不同,不去糾正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曾說:
「妳連想改變別人的念頭都不要有。每個人接收陽光的反應有所不同,有人覺得刺眼,有人覺得溫暖,有人甚至躲開陽光。」
同一件事,因為性格、經歷、思維方式等原因,看法也是不一樣的,如果硬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于人,勢必會給對方造成困擾。
表妹小梅最近就遭遇了這樣的困惑。
曾就讀于國內某著名學府的她,畢業后沒有像人們所期望的那樣去一線城市打拼,而是選擇了一個連三線都算不上的小城市,做了一名普通的電氣工程師。
對于小梅的這個選擇,周圍很多人表示不解:「那麼好的條件,不去一線城市闖一闖實在浪費!」
小梅只是淡淡地說:「人生短暫,我不想讓自己像一個零件一樣在高速運轉的機器上被碾壓。
只想找份相對輕松一點的工作,多一些屬于自己的時間,讓自己活得開心一些。」
對于這個答案還有人揪住不放,有給她介紹工作的;有請她一起合伙創業的,電話不斷,讓她平靜的生活受到很大干擾,也因此減少了和一些人的聯系。
「彼之蜜糖,汝之砒霜。」
妳覺得一線城市繁華熱鬧機遇多,別人卻覺得嘈雜勞累壓力大;妳認為中小城市節奏緩慢機會少,有人卻感覺舒適快樂幸福多。
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不要總是用自己的想法,去糾正別人的行為,這是一個成年人應有的素質。
《偷影子的人》中有這樣一句話:「妳不能干涉別人的生活,就算是為了對方好,這是他的人生。」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就算妳是對的,那也是他的生活,妳無權干涉。
永遠不要打著為對方好的旗號,落一個讓對方討厭的結局。
克制自己去糾正別人的欲望,會讓很多事變得高效和簡單,也會讓很多關系變得舒服和穩定,也是一個成年人最大的清醒。
認知局限,不去糾正
所有人都有認知的局限:
有時間認知的局限,正如夏蟲不可語冰;
有空間認知的局限,就是井蛙不可語海;
還有維度認知的局限,就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然而,人又是很容易用個體的認知來評判事物。我本人就曾犯過此類錯誤。
瑤瑤是我在某平台認識的自媒體寫手,因為寫得好且手速快,受到很多編輯老師的認可。
然而就在一年前前瑤瑤卻突然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寫手群再也不見她的報喜文,朋友圈也是一片空白。
難道她放棄寫作了?剛剛嶄露鋒芒就止步不前,那怎麼行?
作為一個從事文字工作多年的「老人」,我實在憋不住,就發微信問她,并以過來人的身份勸她「要堅持」。
瑤瑤回復說:「最近太忙了,以后有時間會繼續寫!」隨即發了個笑臉,就下線了。
當時我想,這個女孩大概懶癌犯了吧,我好心勸她,她還不聽。
後來我就把這件事忘了。忽然有一天,我在朋友圈又看見了瑤瑤的文字,那是一篇她在自己公眾號上寫的小結。
也正是從她的「小結」中,我了解到瑤瑤過去一年實在不易:
不僅換了工作,還生了寶寶,工作的累、孕育生命的苦和痛,實在讓她無法像以前那樣安心寫作,權衡利弊,她暫時放棄了寫文,并表示如果時間允許,以后她還會繼續寫。
原來這個女孩這一年來經歷了那麼多!而我,卻還在指責她為什麼不繼續堅持寫,實在不應該。
「每一個人經歷的風雨,對外人而言只看到了潮濕的地面和落地的花葉,卻并不能知道整個風雨路途的狂虐。」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每個決定的背后,都有它的原因。在沒有了解到事情的全部之前,請不要隨意對別人進行道德審判,更不要企圖去改變糾正別人,這是成年人相處最大的清醒。
明知故犯,不去糾正
俄國小說家克雷洛夫講過一個故事:
有只狐貍,平時走路喜歡卷起尾巴,別的狐貍看到了都勸他放下,這樣在走路時就能掃去自己的腳印,避免被獵人盯上。
這只狐貍,卻不以為然。覺得自己這麼聰明,絕不會被發現。
一天,它像往常一樣,大搖大擺地走著,卻不知道有個獵人正悄悄跟在后面,突然舉著槍朝他撲過來。
它嚇得魂飛魄散,拼了命奔跑,最終拖著一條傷腿出逃生還。從那以后,無需人說,它自己就老老實實地將尾巴放了下來。
生活中,如這只狐貍一樣,道理比誰都懂,但就是不執行的大有人在。
這樣的人,明知故犯,任妳說破嘴皮,也無動于衷。潛意識里,他覺得比誰都能,所以不用妳教,更不用妳管。
直到受過一些傷,吃過一些苦,撞得頭破血流,才徹底醒悟。
就像稻盛和夫說的那樣:
「成年人之間只能篩選,不能教育。因為,人教人,教不會, 事教人,一次就夠了。人永遠是叫不醒的, 人只有痛醒。」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每個人都有企圖通過糾正別人,來抬高自己的傾向。但是真正的修行,是修正自己,修正自己那顆煩躁不安、72變的心,而不是修正別人。
不以自己的觀點糾正糾正別人,不以自己的認知糾正別人,對明知故犯的人,不去反復糾正。
人生實苦,悲喜自渡。永遠相信,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拯救者,而非等待他人去糾正。
低調謙遜,大智若愚,自我反省,克制自己去糾正別人的欲望,是一個成年人最大的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