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靈魂騎在紙背上,一生一世都在用文字取悅自己,她就是流浪作家三毛。
如果說哪位作家最愛談論生死,那麼,這個人,一定是三毛,
因為她一直在自我了斷的路上徘徊,最終與死神把酒言歡。
三毛是她的筆名,她的真名叫陳懋平。
1943年,陳懋平出生于山城重慶,后來跟隨家人,舉家南遷至台灣。
對于父親給她起的名字,三毛很不喜歡,因為她的名字筆畫太多,等她寫完名字,別的小朋友都做完兩道題了。
長者賜,不可辭,三毛只能用不斷寫錯名字的方式,迫使父親給她改名。
這招還挺好用的,做律師的父親,雖然是按照家中族譜的規定,給兒女們起名時需用「懋」字,但是覺得二丫頭的想法也不是沒道理。
于是,不但去掉了她名字里的「懋」字,還把她的大姐以及兩個弟弟名字里的「懋」字也去掉了。
然而,雖然三毛有疼愛自己的家人,但是她的童年并不快樂。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過一句至理名言:「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三毛之所以和瓊瑤能成為朋友,因為她和瓊瑤一樣,上學時也經歷過偏科的煩惱。
初二的時候,三毛的語文和英語水平一直名列前茅,但是數學卻差得一塌糊涂,為了摘掉差等生的帽子,她將數學題全部背了下來,結果接連考到了6個一百分。
老師以為三毛作弊,于是特意出了一道超出提綱范圍的數學題,三毛自然是答不出來的,老師用這樣的方式證明了自己的判斷,之后還用墨筆在三毛眼睛周圍畫圈,以此羞辱三毛。
在同學面前丟盡顏面的三毛,自然不堪受辱,因此休學,那段時間,三毛經常跑到公墓去看書。
正常人都很少去那個陰森森的地方,但是相較于活人,三毛更喜歡死人扎堆的地方,因為只有那里,才不會有人在耳邊嘮叨。
父母以為這孩子瘋了,后來才知道,三毛只是想找一個無人打擾的地方,安靜地看書。
越來越自閉的三毛,因此被家人送去看心理醫生,然而,并沒有太大的改變。
父親對那個老師的做法深惡痛絕,后來給三毛辦了轉學,但是三毛的情況依舊不容樂觀。
在母親眼中,三毛和其他幾個子女都不一樣,她忍受不了虛偽的東西,對美好的事物追求一種純粹的極致。
少女時代的三毛,已經了解何為一見鐘情了,當時她和姐姐的朋友一起學畫畫。
初見老師顧福生的那一刻,她手上的東西掉了一地,這種心動的感覺,被她記錄在了《我的快樂天堂》這本書中。
結識顧福生,或許是三毛少女時期最快樂的一件事,顧福生將三毛的一篇文章推薦給《現代文學》的主編,也就是他的好友白先勇。
于是,在顧福生的支持跟鼓勵下,三毛開始了文學創作,也因此明確了職場方向。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很多文藝女青年仰慕的都是才子,至于長相如何、家里有沒有礦,還真的不在她們的考慮范圍之內。
三毛經常說的一句話是:「生命不在于長短,而在于是否痛快地活過」。
三毛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干的,她在不斷追求純愛的旅程中,一路狂奔。
她像一個隨心所欲的小孩,為了獲得喜愛的玩具不遺余力,哪怕為此摔得遍體鱗傷。
除了暗戀良師益友顧福生,三毛對初戀的執著,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
在文化學院求學期間,三毛喜歡上了校友梁光明,梁光明比三毛較早出書,用過「舒凡」這個筆名。
在女性慕強心理的驅使下,三毛很主動,梁光明越是拒絕她,她越難放棄,甚至不惜用幫對方出國留學的方式,試圖讓梁光明答應娶她。
然而,出國手續辦完后沒多久,梁光明就和她分手了,難以承受失戀的打擊,三毛割腕自我了斷,被搶救過來后,手腕縫了28針。
即便為了愛情險些喪命,三毛依舊對追愛這件事兒,異常地執著。
她說:「愛情的滋味復雜,絕對值得一試二嘗三醉」。
1967年,24歲三毛在西班牙留學期間,認識了讀高三的荷西,浪漫的荷西對漂泊的女文青十分上頭,他對三毛說:「你等我六年,等我大學畢業、等我服完兵役,我會娶你為妻」。
然而,等待太久,充滿變數,三毛自然是不肯的,之后的六年,三毛在游歷東德、南斯拉夫、波蘭、捷克、丹麥等國家時,相繼和不同國籍的幾名男子,都談過戀愛。
不僅如此,三毛在西班牙,也就是在荷西的眼皮子底下,曾和一個日本籍的富商男子談過戀愛。
但是這段愛情,最終依舊是無果而終,沒能嫁給日本籍富商的三毛,繼續在尋愛的路上砥礪前行。
三毛在美國時,曾和台灣籍的留美博士談過戀愛,也曾在柏林墻邂逅一位軍官。
但是這些情緣,終究不過是鏡花水月的萍水相逢罷了。
文化學院的教授,也就是三毛的導師,是一位觀人于微的長者,胡教授寫的《斷片三則》中,他對三毛的評價一針見血:「她喜歡追求幻影,創造悲劇美,等到幻影成真之時,她卻總是喜歡逃避」。
1971年,三毛結束了國外留學生涯,但是她的流浪式愛情,并未因回國而就此終止。
70年代的台灣明星咖啡屋,搞得熱火朝天,據說經常在此間混跡的三毛,因為喜歡上某位畫家的作品,與對方熱戀。
三毛戀愛腦上頭后,不顧親朋好友反對,毅然決然地要嫁給畫家。
沒想到,在即將舉辦婚禮的前夕,三毛竟然發現對方是有婦之夫。
若是這個傳說是真實的,可想而知,三毛在文娛圈里,丟了多大的臉?
在此之后,三毛的流浪式愛情,或許令三毛的父親看不下去了,父親于是建議三毛多出去做運動,之后安排了一位德國教師去女兒打網球的地方晃悠。
于是,三毛在父親為她量身定制的「自由式」戀愛當中,和這位德國教師進行了「三言二拍」的來往,一邊聊天一邊拍球,陽光與汗水的混合,促進了感情的迅速升溫。
然而,這段談了一年的戀愛,最后的結果卻再次令三毛肝腸寸斷。
兩人剛剛定制完婚禮邀請函,德國教師就在當天晚上,因心臟病突發而離世。
傷心欲絕的三毛,再次選擇了逃避,她服藥自盡,卻再次被家人救了回來。
愛情是蝕骨的毒藥,也是解毒的良方。
1972年,逐愛生涯結束之后,三毛身心俱疲,她再次遠赴西班牙,這一年,恰巧是荷西等待她的六年后。
當荷西從撒哈拉沙漠帶著一副駱駝骸骨,敲響三毛的房門,向她求婚時,三毛終于被荷西的執著打動。
1974年,兩人在非洲沙漠小鎮結婚,并且在此定居,荷西的浪漫也不斷地激發著三毛的創作源泉。
在此期間,三毛的筆風充滿了異域情調,《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記》、《哭泣的駱駝》等作品,吸引了一大批粉絲的追捧。
1979年,一次潛水意外,奪走了荷西的生命,當時若不是有家人陪伴,那麼三毛也不會獨活于世間。
三毛最痛恨6這個數字,她說:「我和荷西錯過了六年,相愛了6年,最后,他讓我思念了六年」。
有人說,三毛是因為荷西的離去選擇了自盡;也有人說,三毛因為身患絕癥,無法承受經濟窘迫的壓力;還有人說,三毛是因為服用安眠藥過量而身亡;另外,還有人分析得頭頭是道,說是因為西部歌王王洛賓、拒絕了三毛的示好,因此促使三毛自盡。
而三毛的母親卻說:「女兒生前曾說過做修女,她并非是自盡而死」。
然而,與其說三毛無法承受被愛情接連拒之門外的打擊,不如說她無法承受不被他人認可的無奈。
作為一名作家,自己的作品,如同十月懷胎的孩子一般,哪位母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他人認可?被世人欣賞、贊美?
然而,這唯一的驕傲,也未能如愿以償。
1990年,由三毛擔任電影《滾滾紅塵》的編劇,在她的生花妙筆之下,這部電影一度讓林青霞、秦漢、張曼玉等人再次翻紅。
這部電影幾乎斬獲了第27屆金馬獎的所有殊榮,除了獲得十二項大獎的提名,還拿下了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等8個獎項,所有人都得到了各項大獎的認可,除了三毛。
當時三毛盛裝出席金馬獎頒獎晚會,由此可見,她對角逐最佳編劇是滿懷期待和信心的。
但是金馬獎拒絕了她,給出的理由是,因為影射并同情漢奸胡蘭成和女作家張愛玲的戀情。
期待落空的滋味,令三毛五味雜陳。
1991年1月4日,三毛在台北榮民總醫院,被檢查出患了子宮內膜增生,原本不是什麼大不了的病,但是護士查房時,卻發現三毛用絲襪自縊身亡。
或許,48歲那年離開人世的三毛,從未意識到,她的離去,是令家人、粉絲最難過的結局。
若是喜愛過三毛的讀者,或許都曾有過這樣的幻想:「若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恒,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塵土里安詳,一半在風里飛揚,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