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欠你,天會還你(深度)
宋朝有個叫慧開的禪師,他寫了這麼一首詩: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到了一定年紀,或許都會有這麼一種感悟:
太聰明、太計較、太算計的人,大都是過得不幸的人。
人,越計較,越失敗。
哪怕別人真的欠你,自己也要學會及時放下。
因為真正做得到一直欠你的人,根本就不會還你,只會拖累你、算計你、榨干你。
可如果你智慧地放下了,心頭無閑事,一切放得開,突然某一日,上天便來還你了。
有一句古話:精三分,傻三分,留下三分給子孫。
做一個本分的人,錯的事和錯的人,及時放下,不耿耿于懷,不再自我內耗。
要相信:別人欠自己的,就算拿不回來,早晚老天也會給還給自己更多。
收起你的自尊心
中國有句俗話說:
「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
可在現實當中,總有人會過度解讀這句話,以至于越來越重視自己的面子,而無法開拓自己的里子。
顯然,一個人若是一味地爭面子、護面子,就越來越難以跟他人和諧共處,甚至經常矛盾叢生,爭執不斷。
于是,越喜歡處處守著自尊心,時時刻刻掛著脆弱的面子,越容易被世俗排擠,被生活摧殘。
網上看到有一句話,精準地道出了絕大多數人「愛面子」的心聲:
「一個人越是百無一用的時候,越執念于那些無足輕重的底線,處處都要維護自己的自尊心。因為那時候的我們,除了自尊心,一無所有。」
所以,那些活得可悲可嘆的,就是因為這些人長期在一個迂腐的、固執的思維桎梏里習慣了按照一些不該有的「面子」、「自尊心」活著。
的確,有的人,往往越缺什麼,就越想要去炫耀什麼。
就像是一個人層次越低,格局越小,那麼在沒有足夠的底氣來支撐自己的時候,就越喜歡將面子太當回事。
喜歡《請回答1988》里的一句台詞:
「人真正變得強大,不是因為守護著自尊心,而是拋開自尊心的時候。」
深以為然,任何性質的成長和成功,其背后都有一段黑暗的日子。
而適當地拋開自尊心,在各種各樣的人群當中修煉自己,才能逐步地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反之,太要強、太敏感的自尊,最終只會助長自卑的囂張氣焰,也會慢慢地熄滅一個人的斗志和野心,最終泯然眾人矣。
看過一句很扎心的話:
「你必須得承認,到了一定年紀,你的基本形象就靠人民幣和自律支撐了,這不是毒雞湯,而是赤裸裸的現實。」
收起你的自尊心,哪怕自己真的被人傷過,被人害過,內心無比的委屈和憤懣,哪怕面子被人踩在腳下里,也要告訴自己,自己也會加上兩腳,然后一笑而過。
因為真正的強者,從來看重的是自己的成長空間,以及自己未來的發展前景。
企業家馮侖在一次采訪中說:
「做生意,第一步就是求人、彎腰、下跪這麼個事。」
做人,做事,都不過是與自己打交道,與別人打交道,等你的層次高了,眼界開了,格局大了,自然也就不會動不動拿自尊心說事了,而是拿結果、拿前景說事。
良心做事,本分做人
很多人之所以過得太痛苦,就是因為長期以來,一邊拿著自己為人處世的準則對待一切,另一邊又極度渴望著自己可以控制著對方在為人處世上的習慣和準則。
這種既對自己有著嚴苛的要求,同時又習慣過度干預別人生活的人,如何能活得開心自在?
更有甚者,盯著別人的短處不放,一旦抓住了他人的小把柄,便如同抓到了對方的小辮子一般,再也不能拿出平等、尊重的態度來對待彼此的關系了。
顯然,將重心放在與人如何勾心斗角上面,說到底就是在跟自己糾纏不休,在同自己鬧個天翻地覆。
與其將眼光放在別人身上,不如修一顆平常心,良心做事,本分做人,悄悄地來,靜靜地走。
《圍爐夜話》中說:
「本分人,即是快活人,無奈做本分人者少。」
一個人,越本分,越快活。
因為這些人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拿得起、放得下,不管外面的世界多精彩,多絢麗,自己只想好好過好自己的小日子。
客觀地認清自己的位置,理智地做好自己的事情,甘于平淡,勇于探索,本分做人,良心做事。
如此,修身養性,體察人心,活出人性,享用當下。
《人物志》曾言:
「圣賢之所美,莫美乎聰明;聰明之所貴,莫貴乎知人」。
的確,人生在世,做到知人、愛人、愛己,不因小事耿耿于懷,或是因為一些問題而大動干戈。
活得明白點,通透些,不去計較,也不去爭執,淡淡地做事,淡淡地做人。
如此,路寬,天也大。
人欠你,天還你
喜歡杰克·倫敦的一句名言:
「凡是使生命擴大而又使心靈健全的一切,便是善良的;
凡是使生命縮減而又加以危害和壓榨的一切,便是壞的。」
人活一世,總有不容易,也有辛苦的時候,甚至總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毫無關聯的小事、破事找上門來,不斷地消耗著你。
在這個時候,你越糾纏,越較真,越放不下,就越容易被拖累,被拖下水,被拖下深淵。
與其天天不斷地讓自己記住別人欠了自己多少,不如及時地放下是非恩怨,遠離負能量場。
然后,盡可能地使得自我心靈健全成長,汲取足夠多的生命養料,拿出善意的、善良的心態,問心無愧地做自己。
要知道,別人欠你的,自己只會一時吃虧,可如果是自己欠自己的,就可能會吃虧一輩子。
尼采說:
「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往后余生,愿你知道自己想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然后,擁有足夠的勇氣和擔當,以及開拓的精神去成為那樣的人。
最后,不管在追求的旅程里遇到什麼樣的事,都及時地提醒自己一句:人欠你,天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