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如花,花開花落,不易凋零的從不是青春與美貌,而是潛藏在皮囊之下的內涵。
世界嘈雜喧囂,擾人心神。很多人在隨波逐流中變得浮躁,漸漸忘記了初心。但真正活得好的女人,其實,從骨子里活得很「靜」。
亦舒說:「做人凡事要靜:靜靜地來,靜靜地去,靜靜努力,靜靜收獲,切忌喧嘩。失意時要靜最難,少不免牢騷抱怨,成功時靜更難,人人喜夸口炫耀。」
人在經歷了世態炎涼,人情冷暖之后,內心反而會更加成熟,在沉靜中,成為一個全新的自己。
人生,本就是一場修行。
一個人最好的生活狀態,就是知世故而不世故,心靜如水,活出自己的理想人生。
人生路上,能夠放下心中雜念,靜心修行的人,都活得不一般。
真正活得好的女人,往往很「靜」。
生活「靜」,遠離喧鬧與紛爭
年少時,總覺得一群人聚在一起,熱熱鬧鬧的,才是生活最美好的樣子。
隨著年齡的增大,漸漸開始發現: 生活中,那些融不進去的熱鬧,對自己來說,就是一種內耗。
融不進去的熱鬧中,藏著與他人不同的三觀,藏著話不投機的尷尬,藏著無論如何也無法彼此相互理解的痛楚。
真正活得很好的女人,早已學會了遠離喧鬧與紛爭,遠離融不進去的熱鬧,以及融不進的圈子,安靜過好自己的日子。
每個人的心靈都需要一方凈土,聰明的女人生活「靜」,遠離喧鬧與紛爭,把時間留給自己。
一個人安靜地生活,其實并不孤獨,在自己的節奏里,享受獨處帶來的安逸。
不爭執,不張揚。安安靜靜地過自己喜歡的日子。
一個人,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看書、種花,又或者做一些美食犒勞自己。「靜」下來,與自己對話,做最懂自己的人。
思想「靜」,與人相處靜而不爭
楊平說:「靜,不是耳朵無聲,而是心中無爭。」
人生路上,大多數煩惱往往來自內心的欲望。
一個人的欲望越多,越會讓人內心感到空虛,人也容易變得越來越浮躁。其實,活著我們便會明白:得失皆有命數。
生命中,那些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沒必要強求。
活得好的女人,思想「靜」。與人相處靜而不爭,懂得知足常樂。失去,坦然接受;得到,不驕傲。
思想上很「靜」的女人,活得很清醒,她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不輕易將就生活,不隨意取悅他人。
亦不為了得失,和他人爭論得面紅耳赤。思想很「靜」的女人,不爭不搶,給內心留有一片屬于自己的凈土。
無論身處怎樣的境遇,她總是活得很「安靜」,堅持自己所愛,不在乎旁人的眼光。堅持自己的目標,靠自己的努力,活成自己欣賞的樣子。
大腦「靜」,不胡思亂想
史蒂芬文森說:「一個人應當摒棄那些令人心顫的雜念,全神貫注地走自己腳下的人生之路。」
人在思緒如麻,腦袋里一團糟的時候,什麼事情也做不好。因為,整個人會被焦慮、恐慌以及彷徨的情緒控制。
想得越多,煩惱越多,而且自我內耗越嚴重。
人生路上,學會讓大腦「靜」下來,是一種充滿智慧的活法。
生活中,讓大腦「靜」,不胡思亂想,才能調整疲憊的狀態。
我們無法改變事情的發生,但卻可以改變自己看待它的方式。改變心態,改變「大腦」的思維方式,事情往往也會隨之被改變。
人生在世,許多事,心簡單了,大腦靜下來了,就會找到解決的方式。
人的心理資源是有限的,靜心處世,享受當下的生活,方可從容過自己的人生。
真正聰明的女人,善于保持一顆安靜的大腦,不胡思亂想,清醒地活著。
靜,是人生的大智慧。
人生路上,一個人的心境如何,她的生活就是何種模樣。
人活一世,有的人每天都在內耗,沒有一刻身心是放松的;而有的人,享受獨處,靜而不爭,每天都在成長自我。
所以,同樣是一天二十四小時,卻過出了天差地別的人生。
余生不長,生活的選擇權終究掌握在自己手中。心性浮躁者,難成大事。
唯有心靜,才能真正體會人生的真理。放下的是煩惱,得到的是快樂。
真正活得好的女人,往往活得很「靜」,懂得把寶貴的時間留給自己,遠離世俗的喧囂。
不爭,不鬧,不抱怨,得之坦然,失之淡然,只做一個認真生活的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