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誠地相信,一個謙卑渺小的生命,能快樂地過一輩子,是宇宙間之至美。」--林語堂
我每次看到荷花就會想到一個女人-蕓娘。蕓娘是誰呢,她就是《浮生六記》里的女主角陳蕓,也是這本書作者沈復的妻子。沈復就是寫「閑時與你立黃昏,灶前笑問粥可溫」的原著。這句話是沈復在向我們撒狗糧,描述他和蕓娘的高糖生活。蕓娘也確實是一個非常能招人疼愛的女人。魯迅先生說:「像《浮生六記》中的蕓。雖非西施面目,并且前齒微露,我卻覺得是中國第一美人。」國學大師林語堂先生說:「蕓,我想,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不漂亮卻是最可愛的女人!為什麼能有這麼高的評價呢,我想可能是因為像她這麼一位普普通通的家庭主婦,偏偏能把柴米油鹽醬醋茶過成琴棋書畫詩酒花,把日常的生活過得詩意。
比如書中就記載了,在油菜花開的季節沈復想邀請朋友一起去野餐,朋友們提議說最好是能坐在百花叢中一邊賞花一邊飲酒,酒后最好還能繼續賞花品茗。可是在油菜花開的季節天氣還是帶有些許寒意的,且附近又沒有酒家,「若帶食盒前往,想必到時,茶菜酒飯俱涼,對花冷飲孰無意味。」怎麼辦呢,聰明的蕓娘就想到了,市井上有挑擔子賣熱混沌的,鍋碗爐具俱全,就租一個這樣的餛飩挑子,先提前烹制好菜肴,到野餐的時候再加熱一下,這樣既能趁熱吃菜、飲酒,又能趁熱品茶,不僅面面俱到了還很方便!「是日,眾觀花者攜席墊至南園,擇柳陰下團坐。先烹茗,飲畢,然后暖酒烹肴。風和日麗,蝶蜂亂飛,令人不飲自醉,羨煞游人。」真是生活的藝術家啊!
接著說回我為什麼每次看到荷花就會想到蕓娘呢?準確地說是想品嘗蕓娘的荷葉茶。書中是這麼記錄她制作荷葉茶的「夏月荷花初開時,晚含而曉放。蕓用小紗囊撮茶葉少許,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韻尤絕。」在夏季荷花初開的傍晚,蕓娘會用一個小紗囊包上一些茶葉,然后,把這個小紗囊放在荷花的花蕊中間,這樣,當花蕊閉合的時候,茶葉就在花蕊的中心包裹著;第二天一大早,趁荷花還沒有開放,就去花蕊中間把紗囊取回來。經過了一整晚荷花香薰過的茶葉,再用泉水或者雨水沖泡,茶葉的香味會不會特別的美妙呢?!你看,同樣是喝茶,蕓娘就能有這麼多的奇思妙想,難怪會有那麼多的大人物追捧蕓娘。 這是對生活的深情啊!
試想一下假如我們生活中有蕓娘這樣的朋友、伴侶,或者我們自己也有像蕓娘這種生活的心境,我們的生活還會苦悶、煩躁、抑郁嗎?
估計有很多朋友會吐槽說,你說的這些都是200多年前書本上的內容,誰不想既有好看的皮囊又有有趣的靈魂,但現實是很殘酷的,生活啊會給你劈頭蓋臉砸下來,被抽成什麼樣也得咬緊牙關往下走。無論眼睛是睜著還是閉著,房貸、車貸、各種負債都在那里催著;上有老要贍養、下有小要扶養、只要身體還能堅持最好一天能變成72小時,尤其是現在的后疫情時代迷茫和挫敗感無處不在,為了能多搞點錢早已身心俱疲、半死不活了;沒錢、沒閑,只求生活不要再有大的變故,哪還有興致搞你這些小浪漫、小確幸呀!
可是呀、可是,我們拼盡全力地付出那麼努力的工作、搞錢,難道就是為了過這種枯燥乏味、沒有質感的生活嗎?書中記錄沈復和蕓娘的生活其實是非常捉襟見肘、赤貧如洗的。沈復雖出生在體面人家,但后來他們夫妻倆被父母逐出家門,生活窮困到把小女兒交給別人做童養媳,兒子交給別人帶出去打工,最后還早早地過世了。可想而知他們的日子有多窮困潦倒啊!估計連我們普通人都不如,像有的朋友有時候還能啃下老,而他們呢?但,即便生活這麼困苦,他們依然對生活充滿了熱情,想方設法把沉重的日子過得詩情畫意。 所以,我覺得越是在生活困苦的時候,我們越要學會苦中作樂,不然日子真的就是太難熬了。
幸福其實是一種心態,跟情緒一樣是一種選擇,我們每個人都是具有幸福的能力的,與金錢真的沒多大無關系。有些人錦衣玉食,未必幸福;有些人布衣菜飯,可樂終身。
最后我想說的是,我寫這篇文章并不是提議大家要躺平,相反的我非常鼓勵支持大家充滿激情專注地去工作。 我只是想提醒大家,越是生活節奏快,越要試著慢下來放大我們的感知力,去體會生活的樂趣、去創造生活中的一些小浪漫小確幸。我們不僅要考慮詩和遠方,也要把眼前的茍且過得很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