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世界上第一位冷凍人,讓無數人看到了重生的希望。
1967年,一位美國首富身患胃癌,命不久矣。
渴望延續生命的他,斥巨資將自己冷凍50年,期待50年后再獲新生。
2017年,50年之期已到,人們都在關注著他的消息。
如今又是6年過去,這個震驚世界的冷凍計劃,成功了嗎?
作為第一個「冷凍人」,他是否完成了「起死回生」?
人體冷凍計劃是一種試驗中的醫療科學技術。
這種技術被美國《生活科學》雜志列為十大人腦未解之謎之一。
這個至今仍十分神秘的技術,卻在上個世紀就已經付諸實踐。
1967年,一條消息震驚了世界。
世界上第一個「冷凍人」出現了!
一個只存在理論中的想法竟然真的開始實踐。
長久以來,人類都對永生抱有追求,而人體冷凍計劃無疑是一次大膽的嘗試。
但這項計劃有太多未知因素,稍有不慎就永久死亡。
沒有誰敢拿自己的身體做一場長達50年的賭博。
但偏偏有一個人踏入了這個「賭局」。
究竟是什麼人,敢于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這位「敢為人先」的人,名叫詹姆斯·貝德福德。
他曾是美國的一位教授,也是一位頂尖富豪。
出生于1893年的詹姆斯是一個病秧子,從小體弱多病。
但幸運的是,身體羸弱的他,智商遠超常人。
大學畢業后,詹姆斯因出色的表現,被聘請為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物理學、心理學教授。
物理、心理雙開花的他在學術領域也有一番成就。
但他的心里始終有一個結。
那就是他的學術成就雖然越來越高,但他的身體卻依舊算不上強健。
1917年,詹姆斯25歲了,他像諸多年輕人一樣,也要成家了。
他和女朋友安娜攜手步入婚姻殿堂。
但婚后的甜蜜剛剛開始,一場噩耗就緊隨其后。
結婚還沒有半年時間,原本健康的妻子突然生了一場重病。
重病難愈的妻子,在病痛的折磨中撒手人寰。
妻子的離世讓詹姆斯十分悲痛,而他也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
他開始對死亡懷著一種恐懼,這也影響了他以后的一生。
眼見生命脆弱的詹姆斯,開始思考如何能活得更久。
心思活絡的他一下子就想通了。
他發現當疾病到來,錢才是最有效的醫療方法。
因為有的病能治,但窮病是治不了的。
富豪們的醫療條件,是很多普通人窮極一生也無法體驗到的。
如果自己能有很多很多錢,那他是不是能留住自己的妻子?
這個想法一冒出就開始瘋狂生長,一發不可收拾。
當學術事業有成,他又樹立了一個遠大目標:掙錢。
在立下志向之后,詹姆斯就開始一步一步地打造他的商業帝國。
時代風口中,普通人都能起飛,更何況是一位教授?
當時詹姆斯所處的時代,正值戰亂,歐洲炮火連天。
美國正是通過戰爭財發展壯大,詹姆斯也深刻明白戰爭所帶來的機遇。
戰爭中的武器由物理學家們前赴后繼地研發出來的。
戰爭年代武器的需求居高不下,物理學家的地位也隨之水漲船高。
詹姆斯身為物理學教授,有些需求正好撞上他的專業領域。
而他心理學教授的身份也不是擺設。
戰爭年代是最混亂的時候,很多士兵在戰斗過后留下的可能不止身上的傷。
還有心理上所受到的創傷,如「戰后心理綜合征」。
如此一來各種心理醫生也有了社會需求,也讓詹姆斯有了用武之地。
雖說很多社會需求都在他擅長的領域,但渴望掙大錢的他并不會親力親為。
他明白一個人打工掙的錢終究十分有限,他要掙更大的錢。
于是他就將目光放到了投資理財上。
憑借精準的投資眼光和靈敏的商業嗅覺,詹姆斯很快就掙得盆滿缽滿。
時代的東風把他推上了美國首富的行列,他成了人人羨慕的贏家。
而在事業之外,詹姆斯也收獲了家庭的幸福。
在第一任妻子去世幾年后,他就娶了第二任妻子,并有了幾個孩子。
事業有成,家庭美滿,他似乎已經成了人生贏家。
但一場疾病卻在晚年找上了他,他的生命開始進入倒計時。
1965年,72歲的詹姆斯還沒來得及享受晚年生活,疾病卻先一步找上門來。
當他在醫院診斷出癌癥晚期,頓時感覺天塌了。
他奮斗了一輩子,如今巨大的財富他有了,幸福的家庭他也有了。
但他卻唯獨沒了健康的身體。
巨大的心理落差讓他難以接受,他開始迫切地尋找生的希望。
而一本書的出現,終于讓他的內心燃起一絲希望。
這本書就是《永生的期盼》,講述的是關于人體冷凍的設想。
書中提到,冷凍技術可以有效地阻止人體細胞的死亡。
某種意義上,冷凍后的人體,有望在未來實現「重生」。
看完這本書之后,內心激動的詹姆斯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雖然這件事情在他看來也很不可思議,但他實在是想要繼續活下去。
強烈的求生意愿讓詹姆斯對「人體冷凍」抱有幻想。
隨后他開始瘋狂地搜羅相關的資料和方法,努力找出計劃的可行性。
而他也以此為契機,認識了一個人,向著心中計劃邁出一大步。
在堅定了心中的想法之后,詹姆斯和羅伯特教授接觸上了,也就是那本書的作者。
在和教授助手交流的時候,詹姆斯就越來越堅定了內心的想法。
他越來越覺得這個方法有可行性,如果50年后醫學進步,那他就有了生的希望。
而以他雷厲風行的性格,他很快就開始著手準備這個計劃。
詹姆斯果斷向冷凍技術實驗投入資金,一個人體冷凍實驗室在洛杉磯拔地而起。
他充足的資金不僅用于建造實驗室,還用以維持實驗團隊的運作。
這仿佛是詹姆斯花得最高興的一筆錢,他無比慶幸當年投身商界的決定。
而他真的能用這些錢,買來更長的生命嗎?
詹姆斯不知道,但他堅信著。
1967年,詹姆斯的生命終于迎來了尾聲。
但在他看來,自己的生命即將迎接的是一個新的開始。
隨著詹姆斯生命走到盡頭,世界上第一個人體冷凍計劃終于正式啟動。
工作人員緊鑼密鼓地安排著工作,先是往詹姆斯身體里注入化學物質,保持遺體的活力。
隨后抽出詹姆斯體內的血液,注射大量二甲基亞砜,以保證細胞不會死亡。
做完一系列工作之后,工作人員將詹姆斯的身體推進冷凍艙內。
冷凍艙里是零下196度的液氮,能有效地保存尸體。
雖然都是第一次進行實驗,但計劃步驟也在順利進行,沒有出現什麼意外。
而當一切工作做完,之后就是定期的檢查與維護。
最后需要等待的就是50年后的解凍。
當冷凍計劃公開之后,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軒然大波。
因為人們原本就對所謂的「永生」抱有幻想,尤其是那些身在晚年的富豪們。
這件事情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大家意見不一。
有冷靜的人對這件事持否定態度,表示「死而復生」是天方夜譚。
但也有的人心中燃起了希望,其中多是一些老年富豪。
于是有了詹姆斯這個先例,不少富豪也選擇加入人體冷凍的行列。
隨著時間過去,幾乎每年都有關于人體冷凍的討論。
大家都在期待著最終的結果,畢竟這件事情意義重大。
但當50年時間真的過去,這個計劃的結果又是什麼樣的呢?
2017年,這是對人體冷凍技術發展很重要的一年。
因為世界上第一個冷凍人的喚醒時間到了。
但當無數人的目光匯聚過來時,結果卻讓人失望。
如今詹姆斯的遺體依舊安安靜靜地躺在冷凍艙里。
據說是因為目前的技術并不成熟,所以詹姆斯的遺體將繼續封存。
看到這個結果,很多人都笑了。
很多人直言所謂的冷凍計劃就是斂財的騙局。
如今又是6年過去,躺在冷凍倉里的詹姆斯還是沒有任何消息。
可詹姆斯的事情雖然沒有結果,但仍有人前赴后繼地去嘗試。
而在我國,也出現了人體冷凍的事例。
2015年,編輯杜虹因胰腺癌時日無多,其女兒女婿聯系到了美國的人體冷凍機構。
他們向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支付了331萬,準備對杜虹進行冷凍。
2015年5月30日下午5點多,杜虹離開了人世。
待命的美國醫生迅速行動,注射抗凝劑等化學物質,隨后緊鑼密鼓進行后續操作。
據阿爾科科學家樂觀估計,杜虹會在50年后解凍頭部,再造身體,也就是——復活。
今年9月,據相關消息顯示,至今已有3000名富豪報名「人體冷凍」。
但飽受爭議的人體冷凍計劃,在未來真的會有成功的那一天嗎?
如今世界上已經有超過500例人體冷凍計劃,可惜的是無一成功。
有人嗤之以鼻,但也有人期待著成功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