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最后一周上線的港片《困獸》,自路演開始,就落入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
《困獸》是自10月21號開啟多城市路演,通常情況下,有賣點或者流量明星的電影路演場幾乎都需要搶票,「秒光」也是常態,但《困獸》路演場的電影票,即便有主創人員加持,電影票也幾乎無人問津。
甚至接到了路演場的影院,為了讓場面不至于太難看,不僅票價極其低廉,而且還會送各種小禮物。
經過幾輪的路演后,雖然說《困獸》口碑還行,可是這部港片的預售票房還是不到100萬。
更殘酷的是,10月27號是《困獸》的公映日,從目前的排片來看,它只占10.5%,排片率甚至不如國慶檔期投出的《堅如磐石》,可見在影院市場中,對警匪類型的港片真的不看好。
其實2020年左右香港警匪片就很被排斥,但是責之不深,只要制作班底過硬,明星陣容強悍,還是有人會偶爾期待一番。
但2023幾乎是香港警匪片、或者說港片的分水嶺,年初翁子光執導,郭富城、梁朝偉、杜鵑領銜主演《風再起時》,演員班底足夠強悍吧,票房撲,豆瓣只有及格分。
后面還有《掃毒3》《暗殺風暴》《零號追殺》也全撲,豆瓣連及格分都沒有。
除了沒完沒了的犯罪警匪片外,今年還有成龍的《龍馬精神》,說的是30年前的龍虎武師;《別叫我賭神》,說的是賭鬼浪子回頭的故事。
有人說這是香港影視圈固步自封,始終還在將老一套的故事體系拿出來糊弄。
事實上我覺得那些主流的香港影視人還是現實,并不肯將心思花在電影內核上面,還在套用老的香港爆片模式在制作電影。
甚至連宣傳方面都不肯另外花心思,比如說我們剛剛說的《困獸》。
前期宣傳都是在強調場景1:1還原,打斗流暢精彩,主演鍾漢良為了達到效果,親身上陣等等。
咱就是說,鍾漢良在怎麼打,有當年成龍和李連杰那樣精彩嗎?這個噱頭太老套了,不但不能吸睛,反而引起觀眾的反感。
而且香港影視人應對港片頹廢的方式也非常消極,一就是不停的變換故事背景,搶劫掃毒不受歡迎了,那麼就換股市、博彩行業。
二是不停的增加演員陣容,以前是一部電影一個影帝,現在是一部電影三四個影帝一起上,總之非常的敷衍,就如同一個人換了一件外衣,增加了幾個配飾,但給你看的還是同一張面孔。
所以這樣的改變,觀眾根本不接受,也是香港電影遇冷的主要原因。
但是香港主流影視人似乎并沒有意識到情況的嚴重性,他們還在香港犯罪警匪片上面增加砝碼。
明明今年香港所有的犯罪警匪片成績都不理想,可是剛剛10月份又推出了一部劉德華、謝霆鋒主演的《怒火漫延》。
是的你沒有猜錯,這部電影和陳木勝《怒火·重案》沒有關系集,但是宣傳上說,電影為了延續已故導演陳木勝的精神,可事實上誰不知道這是沖著2021年內地賣了接近14個億的票房去的。
當然故事內容換了,劉德華代替了甄子丹,除了謝霆鋒主演外,還加了謝苗、許冠文、此沙等砝碼。
實力派演員和流量都有,電影資金也投了2億港幣,確實方方面面都利用了,投資也不小,但它依然不是一個讓我感興趣的香港電影。
香港電影的局限性現在太重了,你看看今年的內地電影市場,真的可以說是百花齊放,不管是奇幻電影《封神》,現實題材《八角籠中》,嫌疑電影《消失的她》每一個類型都有精品,雖然我們的吐槽也很多,但電影從來不局限在一個類型當中。
而更要命的是,現在香港電影賴以生存的老派明星年齡已經到位了,就像我們說的勞模劉德華,他再過五年就接近70歲了,還能演什麼樣的角色去支撐電影?
靠老牌明星去支撐電影吸引票房的可能性越來越少,香港電影該怎麼辦?尤其在這樣電影連連撲街的情況下,資本收緊,華語電影市場很可能不會再有香港商業片的存在。
當然,這并不是說港片絕對會「死」,這幾年港片也有出圈電影,比如2019年的《金都》,2021年的《不日成婚》,今年的《毒舌律師》《我愛你》,這些大多數都是文藝片或者小眾題材電影,成本不高,靠著電影內核和實力派演技,就能贏得高分口碑。
可是這些電影的數量太少太少了,雖然我承認影視人也要吃飯,票房為最可以理解,但是這種偏執的薅在傳統警匪港片的思想,我真的不能認同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