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心靈
明星娛樂
家庭
職場
追憶歷史
全部
    
你的認知,決定你人生的方向
2023/03/21

一群人自出生就被囚禁在洞穴中,全身都被鐵鏈緊緊鎖住,無法動彈。

而他們身后正24小時燃燒著大火,有人拿著動物模型在火前走來走去,被鎖住的人只能看到投射在墻壁上的影子。

久而久之,他們將墻壁上的投影當作真實世界。

直到一天,一個人掙脫了鐵鏈,看到了洞穴外的世界,他才明白墻壁上的只是倒影。

于是立馬跑回,想讓同伴們跟他一起掙脫枷鎖,逃離洞穴。

然而同伴們卻像看瘋子一般望向他,隨后爆發出一陣嘲笑聲。

這是哲學家柏拉圖提出的「洞穴理論」,被囚禁的人誤以為眼前就是全部,最終導致了思維的固化,放棄了尋求自由與真實的機會。

在故事中,洞穴中的人因為幾十年來一成不變的生活方式,形成了認知閉環。

想起叔本華的一句話:「 世界上最大的監獄,是人的思維意識。

悲哀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是故事中的囚徒。

當你渴望通過副業提高生活質量時,他反駁:別白白浪費時間和金錢,得不償失。

當你希望學習另一項技能提高自我競爭力時,他反對:再怎麼卷也是打工人,何必呢?

當你嘗試通過閱讀書籍豐富自己內心時,他不屑:有這時間還不如多打份工。

久而久之,就會自我封閉,生活在一座孤島上。

認知越低,越固執

一天,一位商人在街邊看到乞討之人,便動了惻隱之心,「如果我給你一萬塊錢,你會怎樣用這些錢?」

「我會買一部好的手機,這樣就知道哪里人多,可以去人多的地方乞討。」

「十萬呢?」

「我會買一輛小轎車,這樣乞討起來會很方便,想去哪里去哪里。」

「一百萬呢?」

「我會在繁華的地方買一塊土地,這樣就不會有別的乞丐來和我搶地盤了。」

商人聽后,搖了搖頭,離開了。

因為他知道, 認知低的人,無法突破自己的認知,四周皆是圍墻,將自己囚禁。

長此以往,變得固步自封。

反之,認知越高的人,對于外界的事物了解就越多,會懷揣著謙虛的心態學習與接納。

在知乎上看過一個故事:

有一天,燕子和蝙蝠因為日出代表早晨還是夜晚的問題而爭吵。

雙方為此爭論得面紅耳赤,最后一起找到貓頭鷹評理。

貓頭鷹得知他們吵架的原因后,說道:「你們的生活習慣完全相反,怎麼能得出一個一致的觀點呢?」

蝙蝠晝伏夜出,而燕子的生活習性與蝙蝠完全顛倒,自然對這件事的認知會有所差別。

你于山頂矗立,看到一片云海;他于山腰爬行,看到遍山綠野。

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和感悟到的必定有所分別。

認知高的人理解別人的不同,求同存異,兼容內包。

認知低的人只會固執的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對他人妄加評論,反而將自己的局限性暴露無遺。

思維固化,就是自尋死路

網上有句十分流行的話:

真正限制我們人生的,從來不是經濟上的貧窮,而是認知上的困頓。

楚國有一位商人,馴養了一群猴子,命令它們去采摘野果,而每天的報酬就是摘得果子的十分之一。

有一天,一只小猴子盯著眼前的果子,「這山上的野果,是那商人種的嗎?」

「不是。」

「那我們離開了商人,還可以采摘到野果嗎?」

小猴子的這番話,驚醒了一旁的猴子,于是他們在一個夜晚,選擇逃離柵欄,自己獲得所有采摘的野果。

故事中的小猴子選擇跳脫出固有的思維認知,不因為日復一日平穩的生活狀態而麻木。

人亦如此,在日常生活中,限制自身進步的,從來不是現實的障礙,而是自身的約束。

只有嘗試著打破認知閉環,才能突破自我。

張一鳴,今日頭條和字節跳動的創始人。

初入職場時,從普通的程序員到技術高管僅僅用了2年的時間。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酷訊做程序員,在滿是名校畢業的高材生中,張一鳴的履歷并不是最好的。

但是他在工作時,就是一個妥妥的工作狂,沒日沒夜地面對電腦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

遇到不會的就去努力學習,遇到困難就嘗試打破。

張一鳴在采訪中說:「stay young 的人基本沒有到天花板,一直保持著自我的成長。」

給自己的人生設限,就掐滅了前進的可能。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因為滿足于現狀,而選擇虛度光陰,每天就是躺在床上刷短視訊。

是否遇到困難時,選擇逃避當下,不愿意突破自我,打破當前穩定的生活狀態。

認同賈平凹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有一個覺醒期,但覺醒的早晚決定個人的命運。」

覺醒即愿意做出改變,提升認知,舍棄固步自封的觀念,最終朝著積極的方向前進。

成功,從「破局」開始

說個聽來的故事。

有一天,一個男士走在懸崖邊,但突然失去了平衡,摔下崖壁。

他的右手死死扒住石頭,整個人懸掛在半空中,當他快支撐不住時,突然傳來一個聲音。

「我是上帝,我可以幫助你,但你需要放開右手。」

這個男人聽罷后,卻自動屏蔽對方的聲音,依舊大聲呼救。

認知決定選擇,選擇決定方向。

他不愿意相信存在于自己認知以外的事情,所以甘愿放棄最后的求生機會,也不愿放手一搏。

那我們該如何成功「破圈」,提升認知呢?

1、轉變記憶體

記憶體即我們通常下思考問題的方式。

在一般情況下,我們在遇到事情時,會根據之前片面的回憶而形成對當下事情不客觀的解讀,從而對我們的決策形成誤導。

要想改變當下的思維方式,可以多嘗試以轉換視角,多方取證等方式,保證自己得到更加客觀的選擇。

2、摒棄被動接納

每個人的思想時刻都會受到外界的干擾,特別是在自媒體時代,網絡發達,魚龍混雜。

如果我們想要在堅定自己立場的背景下提升認知,就一定要擺脫外界的干擾。

通過分析自己之前的刻板觀點,反思價值觀念,有意識地選擇和剔除外界的信息。

3、堅持學習

有句話這樣說道:「只有在不斷地學習中,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格局和境界,在遇事時不易陷入迷茫。」

眾多名家將自己一生的思考濃縮在一本書中,只有堅持讀書,堅持學習,在看待事物時才不易陷入認知閉環中。

古語有言:「書中自有黃金屋。」

讀書,是向上攀登的捷徑。

獵豹CEO傅盛曾說:「認知的本質就是做決定。」

但恰恰你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指向未來的方向。

所以,認知水平的高低往往和你的人生道路掛鉤。

但要知道,提高自身的認知水平,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求我們從一點一滴中做起。

成功并無捷徑,只有量變可以引起質變。

劉真走後3年!辛龍傳「已搬離台北的家」就此神隱 昔大咖證婚人「心疼曝近況」
2023/09/27
中南海「最美女保鏢」!貼身保護敘利亞夫人,「撞臉明星」月入百萬
2023/09/27
7位女明星,個個如花似玉,卻鮮花插在牛糞上
2023/09/27
56歲初代「瓊瑤女郎」何音曬照為兒子慶生,20歲黃博遠大眼帥氣像媽媽,與黃志忠已斷聯
2023/09/26
富二代馮紹峰愛情大揭秘,共有8段愛情,與倪妮林允戀情最為轟動
2023/09/26
68歲周潤發在菜市場用餐!桌上菜品樸素,穿著運動服肌肉發達,與粉絲合影,網稱贊:有禮貌!
2023/09/26
再婚23年!男星爆「89億財產全給她」同框好甜蜜 太太退圈「陪兩個女兒禮佛」
2023/09/26
追著周杰倫到處較勁,拒絕周杰倫購買飲料仍態度堅決,娛樂圈「最狂助理」卻被寵成「千金」
2023/09/26
王力宏、李靚蕾失婚案「再開庭」雙方現身,申請強制執行,男方「三點」聲明
2023/09/26
她6歲被成龍抱著上春晚,卻因長相被罵退圈出國,如今她長什麼樣
2023/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