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個關于「養生」的話題,活躍著4萬多個問題。
生活的壓力、工作的煩惱,不知不覺間,亞健康已在人群中蔓延。
我們總是感到疲乏、倦怠、易怒,為了緩解身體上的不適,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養生」。
保溫杯里泡枸杞了,外賣快餐吃得少了,不再頂著黑眼圈熬夜了......但是,卻收效甚微。
究其根本,是養生聚焦點的錯位。
《龔廷賢壽世保元》中記載:
「物來順應,事過心寧,可以延年。」
誠然。
最高級的養生,形在身,神在心。
心輕閑了、寧靜了、充實了,身體自然就舒適了。
縱觀歷史上下,睡覺、旅行、讀書、飲茶,被奉為滌蕩心靈的佳途。
睡覺
俗話講:「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覺補。」
可見睡眠的重要性。
蘇東坡被稱為「睡覺的高人」。
他講究睡覺的姿勢要適宜,使「四肢無一不穩定處」。
睡前,他習慣按摩兩腳涌泉穴,這樣有利于健脾,提高睡眠質量。
他從來不睡懶覺,雷打不動的五更初起,早晨起來后以梳頭提神醒腦。
相反,缺乏睡眠會讓人倦怠,更嚴重者,一些得了抑郁癥的人,常年失眠,精神崩潰。
我曾經有一段時間睡眠特別不好,那時候我工作特別忙,每天都像陀螺一樣轉個不停,晚上還要把工作帶回家,邊加班邊帶孩子寫作業。
一天下來,真正躺在床上睡覺時,腦子里經常「嗡嗡」作響,極度影響睡眠質量。
這樣過了大半年,才30出頭的我,頭上明顯地出現了一撮一撮地白發,眼袋和黑眼圈也特別明顯,最主要的是,脾氣變得越來越暴躁。
這些癥狀,在我之后調節了工作節奏,睡眠正常后才慢慢地好起來。
睡好覺,可以養精蓄銳,睡不好覺,對人身心影響都是巨大的。
英國哲學家洛克說過:
「自然給予人們的甘露是睡眠。」
睡覺可以使身體消除疲憊,可以使五臟六腑得到休憩,可以使精神得到放松,可謂是養生的首選。
旅行
旅行可以緩解壓力、開闊眼界、增長見聞,得到精神上的滿足。
詩圣杜甫20多歲時,去趕考,名落孫山。于是,他到山東一帶游覽,攀登向往已久的東岳泰山。
山頂的綺麗風光令人贊嘆,杜甫寫出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詩句。
杜甫的泰山之旅,既排解了落榜的失意,還使自己精神得到了休憩和提升,從而寫出了流傳千古的詩句。
旅行,不僅是能夠激發靈感,還可以人生豐滿。
曾經看到一則新聞,寫的是徒步旅行的老人——馬維清。
1993年,他退休后開始了徒步環球旅行。
之后的幾年里,他行走了3.6萬公里路程,走過了23個省、區,和走過了和緬甸、巴基斯坦、越南等9個國家。
他感受了崑崙山的冷與熱,體驗了語言不通的交流,品嘗了各地的美食。
他將一路的見聞,記錄成了一本環球旅行記。
這樣的人生,何其精彩!
哲學家三木清說過:
「旅行是解脫,是經驗,是教育。」
去吧,去旅行,跋涉山川,梯山航海,觀旖旎風光,激起心中那不倦的向往。
旅行,讓心靈起于此,而到于彼,是身心俱益的養生。
讀書
現在身邊越來越多的人,或多或少都有憂郁、脆弱、敏感等等問題,而這些多源自于「不自信」。
讀書最有用的地方就是:可以使人的思想得到充實,自信和氣質油然而生。
董卿在主持《中國詩詞大會》這檔綜藝時,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她,得到了大眾的追捧和認可。
她曾經說過:「讀書是為了遇到更好的自己!」
董卿從小就被父親嚴格教導,父親要求她把詩詞抄下來背誦。
長大后,她也沒有停止閱讀,每天不管多忙,都會抽出一個小時讀書。
跳槽到了東方衛視后,她選擇了用讀書充實自己,考取了上海戲劇學院電視編導系。
正是因為她對讀書的這種渴望和堅持,長時間的文化熏陶使得她絢麗綻放。
讀書,是改變氣質的階梯,亦是扭轉乾坤的法寶。
西漢名相陳平,年少時家境貧困,與哥哥相依為命。
他為了光耀門楣,按照老父親的教訓,閉門讀書。
即使面對嫂嫂刁難和羞辱,他也忍辱負重,刻苦讀書。
就這樣,他寒窗苦讀了數十載。學成后輔佐劉邦,獻計謀策,成就了一番霸業。
三毛這麼講讀書:
書讀多了,容顏自然改變,在許多的時候我們可能以為自己讀過的書都成了過眼云煙,但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里,在談吐中,在一個人的胸襟里。
讀書豐富思想、改變生活、拓展認知。
所以說,讀書是最實用的養生。
飲茶
飲茶作為一種文化,已是源遠流長。
中醫學自古便有「藥食同源」之說。
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范瑞娟,從小愛喝茶。
表演比較費嗓子,咽喉容易發炎,她就把茶當作食補良藥,台上台下長期堅持飲茶,她還會在綠茶中加些冰糖,增加熱量、中和茶性。
常年飲茶,使她嗓音好,眼睛明,身輕體健。
她對飲茶健身的體會是:「明目清音見茶功。」
茶葉中富含茶多酚,具有消炎、收斂的作用,而茶中糖、氨基酸、維生素C等物質,還可以刺激唾液分泌,達到生津止渴的效果。
飲茶還可以使人精神飽滿、超然灑脫。
唐代詩人盧仝被奉為「茶仙」,他寫過一首《七碗茶詩》,將飲茶潤喉、提神、脫俗的作用描述得淋漓盡致。
有一次,盧仝和韓愈共游沁園,期間,侍女奉上菊花茶。
盧仝覺得菊花茶淳和甘甜,但卻缺少清苦之美,就在竹林里采摘一些了竹串子,將其泡茶。
試飲之后發現竹串子苦澀有余、清香不足。
于是,盧仝便把沁園內55口眼泉的水,都嘗了個遍。
最后選用了桃花泉水進行再次烹煮。韓愈品后,不盡樂道:「這茶真是清甜!」
這之后,二人多次用桃花泉之水煮飲,吟詩作對、博古論今,作出了許多優美的詩篇。
飲茶的好處數不勝數,亦或閑情逸致、亦或豪邁奔放,歸根是讓人心得到放松。
古語有云:「茶中圣物,萬病之藥。」
無論是緩解身體上的不適,還是心靈上的束縛,飲茶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飲茶,是最可信手拈來的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