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楊絳先生的一句話: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沒有誰的生活會永遠一帆風順。
如何應對生活中的坎坷風雨,往往最能反應一個人的見識與格局。
如果你遇事不順,不妨學一學楊絳,記住3個字,你就贏了!
01
遇急事要靜
楊絳在回顧自己的一生時說:「但凡沉得住氣,總會迎來柳暗花明。」
人這輩子,會遇到很多突發狀況令人措手不及,自亂陣腳。
遇到棘手的事情,心浮氣躁,就容易頭腦混亂,可能會犯下大錯。
1966年8月27日,可謂是楊絳人生中最不幸的一天。
早上,在辦公室,她被迫交出自己的心血——《堂吉訶德》的譯稿。
晚上,在宿舍大院,她又被人剃光了半個頭,還派她打掃廁所。
錢鍾書見此情景心急如焚,也心疼妻子這副樣子要如何出門上街。
楊絳卻不慌不忙,她稍作思考,便想到了一個絕妙的辦法。
她翻找出女兒錢瑗曾經剪下的辮子,花了一夜時間給自己做了一頂假發。
第二天,她戴著假發照常上街買菜,還調侃自己像是戴了頂皮帽子。
面對生活的風雨,楊絳總能沉心靜氣,波瀾不驚,從容向前。
做人最大的弱點,不是太過功利,也不是太過好強,而是做事太急躁。
情況越是緊急,越是要保持冷靜,找到問題的關鍵所在,沉著應對。
人,無法控制事態發展,唯有沉得住氣,才能有條不紊的應對各種難題。
02
遇爛事要離
楊絳先生曾寫道:「最高級的懲罰就是沉默,最矜持的報復就是無視。」
一個追求偉大目標的人,不會為了爛人爛事斤斤計較。
生活中,難免遇到爛人爛事,與之過多糾纏,就會深陷其中無法脫身。
楊絳先生曾在散文《控訴大會》中講過這樣一件事:
楊絳在清華任教時,一次演講中,她莫名其妙地被一位女生嚴厲控訴。
那位女生義憤填膺的斥責楊絳上課專講談戀愛,危害學生精神健康。
一時間,眾人開始議論紛紛,對楊絳也投以異樣的眼光。
可這位女生并不是楊絳的學生,甚至不曾見過,她只得裝作不聞不見。
結束后,路上的學生們紛紛對她指指點點,甚至詆毀楊絳無才無能。
即便后來這件事上了報紙,楊絳也并未過多理會,也不多做辯解。
在楊絳看來,清者自清,對這些流言蜚語最好的反擊,就是置之不理。
人活著,有人贊許你,就有人詆毀你,對于爛人爛事,遠離就好。
不要把時間和精力用來糾纏爛人爛事,不要為不值得的人或事影響自己。
遇到爛事,不要計較太多,盡早遠離,學會及時止損,才能贏到最后。
03
遇難事要熬
楊絳說過:「每個人都會有一段艱難的時光,挺過來,人生就豁然開朗。」
人這一生,往往有很多事情都無能為力,但又不得不去面對。
生活,不會總遂人心意,熬得住,就會出眾,熬不住,只能出局。
1995年,楊絳與錢鍾書的獨女錢瑗,不幸被診斷出患有晚期脊髓癌。
而在錢瑗患病前,父親錢鍾書就因肺炎入院,后又被查出有惡性腫瘤。
后來,錢瑗的身體狀況一天比一天差,兩年后離開了人世。
錢鍾書得知愛女去世病情惡化,去世前他還叮囑楊絳要好好活。
短短兩年,楊絳生命中最重要的兩位親人接連離去,她的身心受到重創。
楊絳也曾想過死亡,但想到丈夫和女兒的遺愿,她最終選擇苦熬。
她一個人在無邊的思念中,記錄著一家三口此前那些艱難又快樂的日子。
錢鍾書去世4年后,她出版了回憶錄《我們仨》這本書。
人,熬的久了,就能在逆境中愈挫愈勇,心性堅韌,便不會輕易被擊垮。
所有吃過的苦,流過的淚,終將讓你變得強大,成為你向上的路。
無論生活有多艱難,也要熬過去,經歷過風雨,才能承載生命的厚重。
▽
正如楊絳先生所說:
「歲月靜好是片刻,一地雞毛是日常。即使世界偶爾薄涼,內心也要繁花似錦。」
真正能打垮一個人的,往往不是外在的環境,而是自己的心態。
人生難免遭遇困境,無論發生什麼,只要內心充滿陽光,生活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