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心靈
明星娛樂
家庭
職場
    
一個人成熟的標志,就是學會課題分離
2023/02/08

生活中,我們是不是會遇到這樣的煩惱:

想考證書,朋友說年紀大了,考下來也沒用,不考了;

學習寫作,家人說累死累活還掙得少,不寫了;

想早起,朋友說工作已經很累了,休息好才能工作好……

如果你也存在上述的問題,很可能是別人干涉了你的人生課題。

阿德勒認為,人類的一切煩惱都來自于不會課題分離。

只要 學會課題分離,擁有被討厭的勇氣,人際關系就會發生巨大改變,人生更自由。

干涉別人的課題,是一場災難

魯迅與林語堂相差14歲,兩人曾有過一段亦師亦友的關系。

1925年,林語堂回到北大。

在與蔡元培私交甚好的情況下,他依然加入了魯迅主辦的《語絲》,與魯迅站在一起成為戰友。

1932年9月16日,林語堂主辦的《論語》半月刊面世了,就邀請魯迅寫文章。

這里一度成為兩人之間用筆交鋒的場所。

一個「橫眉冷對千夫指」,鐵面無私,一個優雅隨和;

一個把文字比作「匕首」和「投槍」刺向敵人,一個堅持用幽默與性靈調節國人的心性。

不同的文化個性造就了兩人不同的創作之路。

兩人在文化上的爭鋒,無形之中滋生了一種爭鳴的氛圍。

在《論語》主辦一周年之際,林語堂又極力邀請魯迅撰寫紀念文章。

魯迅堅持批林語堂幽默的主張,林語堂則照單全收,刊登發表。

即使後來兩人漸行漸遠,但對對方的評價甚高。

魯迅稱林語堂為一個最優秀的雜文作家。

林語堂曾在魯迅逝世后寫道:「魯迅故我,我喜相知,魯迅棄我,我已無悔。」

兩人互相尊重,互相欽佩的態度與做法,值得敬仰。

而生活中有多少人因為自己不喜歡不認同,而強行干涉別人事情的人不勝枚舉。

曾經的熱搜,桃花塢尷尬9分鐘,有這麼一件事。

宋丹丹提議晚上開個晚會,讓大家表演節目。但是大家都不想辦,都支持開運動會。

宋丹丹不愿意開運動會,就讓大家舉手表決,說支持運動會的就舉手。

舉手表決時,她用自己的強勢與威嚴鎮壓大家。

先是拍了一下辣目洋子舉起來的手,又給大家上演眼神殺,來阻止大家舉手。

看到這個,大家紛紛舉起來的手又都放下了……

要求別人同意自己的觀點,綁架別人達成自己的期待,委屈的是別人,成全的是自己。

這種做法不是善良,而是一種殘忍,結果往往都不盡人意。

作家王爾德說過:「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是自私,要求別人按自己的意愿生活才是。」

干涉別人的課題,于人于己都是一種災難。

你的人生劇本,不一定適合別人,不要用你的尺子去衡量別人。

人生不止一種活法,要悅納別人,允許別人與自己不同。

做好自己的課題,是根本

去年,95后小伙何世豪沖上熱搜。

他從一個專科生,一路升級打怪,逆襲到了斯坦福。

專科第一年,他對一切都感到好奇,積極參加社團舉行的各種活動。

演講比賽、羽毛球比賽、文藝聯誼節目等都有他的身影。

但他很快就心生厭倦,發現這不是他喜歡的生活方式。

受美劇《實習生格蕾》的影響,他想成為一名治病救人的外科醫生。

那以后,他端正學習態度,認真學習。

因為每天學習到凌晨5點才開始睡覺,大家就給何世豪起了一個外號「何5點」。

白天,他坐在教室里全神貫注聽老師講課,記下筆記。沒有課的時候,就泡在圖書館學習。

晚上,室友們聚在一起玩游戲、看恐怖片, 他就去廁所學習,備考四六級,那里有燈,也不斷電。

他帶上小凳子,把臉盆扣起來當書桌用。

有人去廁所,總會被他嚇一跳,有的人甚至稱何世豪為「異類」,後來大家也就習慣了。

之所以去廁所學習,是因為有兩個插曲。

有一次,室友說他開台燈學習影響到了看片的氣氛,就過來把他的台燈砸了。

還有一次,他在看醫學書,室友更是沖過來把他的書扔掉,還把筆記撕毀成片:

「看這麼多內容干嘛?有什麼用?你不可能考上本科的!」

這些嘲諷的聲音并沒有讓他屈服,反而讓他憋著一股勁兒,繼續向前走。

最終在專升本考試中脫穎而出,考上了只招收100人的泰山醫學院。

在泰山醫學院實習期間,他看到了趙繼宗院士主編的《神經外科學》,又對神經外科產生了興趣。

于是他選擇神經外科作為考研深造方向,報考首都醫科大學。

考研時,他遭到的阻攔比專科時期更大。

好友見面,只有一個話題,勸他放棄,說他癡心妄想。

「作為專科生出身,想要考入專業排名中國第一的首都醫科大學的研究生簡直史無前例,不可能。」

「小何,我們專升本的可能就兩三個人能考上研究生,況且能考上就不錯了,你還想考首都醫科大學?」

即使這樣,他還是認真準備。

他經常熬夜導致肝功能不太好,轉氨酶甚至超過200,見不得油膩的東西,吃完飯就吐。

熬到考研面試結果出來,何世豪被王嶸教授錄取了。

讀研期間,何世豪本來只需要寫一篇畢業論文,加上醫師資格證就能順利畢業。

但他還是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了4篇SCI論文,成為神經外科專業最優秀的研究生之一,并順利考取了北京醫科大學博士學位。

攻讀博士期間,收到了斯坦福大學的入場券。

何世豪的故事告訴我們——別人如何看待、如何評價自己,都不重要。

無論在何種境遇下,人都要學會自救,在絕境中主動尋求發展,將命運掌控在手里。

新東方教父俞敏洪,生于一個偏遠的小山村。

上高中時,老師說:他們在座的,沒有一個能考上大學,以后一定都是農民。

俞敏洪不信。

第一次參加大學聯考,他報了常熟地區師專,因五分之差落選。

第二次參加大學聯考,他考了55分,但是分數線提到了60分。

陪他一起參加大學聯考兩次的同學都放棄了,俞敏洪不放棄。

村民都說他是「異類」,「想上大學都想瘋了」,俞敏洪不在乎。

只有母親支持她,冒著暴風雨去縣里給他報班。

最終,他第三次參加大學聯考,英語考了95分,超過了北京大學的分數線,從此他的命運被改寫了。

試想,俞敏洪如果聽信了老師的話,聽信了村里人的議論,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留學教父。

《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說:「我們并不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而活著。」

人生路漫漫,決定你的人生狀態的不是其他任何人,而是你自己。

一個人成熟的標志,就是學會課題分離

在《被討厭的勇氣》中,阿德勒提出了一個概念——課題分離。

什麼叫課題分離?就是說,我有我的課題,別人有別人的課題。

每個人只能負責做好自己的課題。

在生活中,我們如何做到課題分離呢?

1、尊重自己

就是一個人能接納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接納自己所經歷的一切。

他也會做錯事,也會后悔,也渴望改變。

不羨慕誰,也不貶低自己,正常做自己就很好。

他擁有健康的自尊水平,有一套自我評價標準,不會活在別人的眼光和評價中。

比如,工作上文案沒有做好,被領導批評了幾句,就會想自己很差勁,一無是處。

領導批評是針對自己,為什麼和自己過不去,這一次的績效又沒戲了。

其實,事實是,只是這一次工作沒有做好,并不是人不好,也不是領導刁難你。

正確認識自己,把事情做好,一切就輕易解決了。

2、積極主動

專注做好自己的事,管理好自己,勇于表達訴求。

工作上的細節同事沒有與我溝通,我可以與她交流,表達我的需求,至于她怎麼想,那是她的事。

朋友聚會,我提出我的建議,為大家提供聚會的時間和地點,讓大家吃好,玩好。

積極主動,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控自己的生活節奏。

3、敢于被討厭

有句話說,只要找到了why真正的答案,他就能指引你解決一切how的問題。

有效交往,就要接受被別人討厭的結果。

你不喜歡我,是你的事,跟我沒關系,而我要怎麼活,是我的事,你也管不著。

做到課題分離,接受別人討厭,坦坦蕩蕩地活出自己。

阿德勒說,人類的一切煩惱,皆來自于人際關系。

在交往中,最大的煩惱,就是分不清自己的事,還是別人的事。

學會課題分離,就是化被動為主動,重塑人際關系。

學會課題分離,人際關系將進入一個新的天地。

每次重塑的過程,雖然會伴隨著不適、痛苦,但會讓你的人生進入一個更廣闊的境界。

記住,不要因為犯錯就否定自己,也不要因為別人的看法就忘記自己的價值。


商界名人!34歲名媛「懷抱5個月女兒跳樓」雙雙身亡 好友淚曝「她曾向另一半求救」:沒有人在乎
2023/05/09
47歲歌王,砸千萬買孝親房堅持買在1樓,透露買房初衷裝潢全以父母為主,網友紛紛點贊: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
2023/05/09
消失八點檔8年!42歲連靜雯「淡出演藝圈」將自己歸零,如今「搭3000萬豪車代步」成最美CEO
2023/05/09
來不及看兒長大!39歲歌手「留下4月嬰驟逝」尪痛願再當夫妻,如今「孩子可愛燦笑」令粉絲落淚
2023/05/09
因長得太美無人敢追!父親為她「終生不娶」如今被初戀獨寵33年「58歲近照不敢認」
2023/05/09
《戲說》女星被撞見「捷運站出口擺攤」扛四口家計,每月只花1萬5,大方承認:靠自己不丟人
2023/05/09
首度女性入圍視帝!陳亞蘭「演活少年郎」連評審都甘拜下風「不惜厝賣光光」也要傳承歌仔戲
2023/05/09
夫妻不是仇人!58歲名嘴「抱怨替尪還千萬債」月燒17萬養家,直到某天「先生默默暖舉」她淚崩:到老就是伴
2023/05/09
發上等心,做上等事,結上等緣(好文)
2023/05/08
人生一世,何必苦苦執著(好文)
202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