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這樣一句話:
「人的品級,不在于出身階層,而是靈魂干凈。」
走過無數泥濘,滿身風霜,依然保留初心。
生活不一定要熱鬧,但必須干凈。
干凈,斷煩惱
我有一個習慣,每次心情不好的時候,就去打掃房間。
掃地、拖地、整理衣服,擺好書本...
看著凌亂的屋子,一點點地變得干凈,內心也就踏實了。
在打掃的過程中,掃除的不止是灰塵,還有心中的煩惱。
記得有一期《偶像來了》,汪涵做游戲輸了,被懲罰去洗碗。
大家都害怕洗碗,弄臟了手,而汪涵卻說:「其實我愿意洗碗,看著這些碗變干凈,我就很有成就感。」
古語有云:
「身如琉璃,內外明澈,凈無瑕穢。」
人們常說,房間的風水,會影響一個人的運氣。
其實是環境改變了一個人的狀態,越是臟亂,越容易生氣,爭吵不休。
若能干凈整潔,心態平和,思路清晰,就比別人更順利一些。
無聲處存悲喜,清凈中有從容。
窗明幾凈,灶台無塵,活得簡單明了,心中自無煩惱。
干凈,舍是非
作家馬爾克斯寫道:
「比起有人左右情緒的日子,我更喜歡無人問津的時光。」
一個人經歷過痛徹心扉,便會選擇刪繁就簡。
張九齡是唐代開元名相,他擔任左拾遺期間,直言敢諫,做出一番改革。
他直諫宰相姚崇,得罪地方官員,四面逢敵。
716年,張九齡選擇退出,辭官歸家。
當時嶺南極偏僻,道路險阻,但張九齡沒有消沉,而是默默做事。
閑時詩酒為伴,忙時與當地農民開鑿新路。
他在詩中寫道:
「外物寂無擾,中流澹自清。」
身處低谷,保持清醒認知,修得內心的干凈。
飽經風霜,依舊看淡是非,不被世俗所累。
我們常常畫地為牢,總是想要更多的名利和成就,一步一步深陷其中。
繁華三千,不如家人相伴;燈紅酒綠,不如粗茶淡飯;
干凈,是每個人都必經的沉淀。
干凈,修品性
「當你談吐干凈、舉止有度、圈子簡單,生活也就豁然開朗。」
干凈,不僅是物質上的整潔,還有心態上的素簡。
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身為宰相,但依舊清廉樸素。
親戚來王安石家中做客,以為能享受宰相府中的富貴待遇。
結果到午飯時間,桌上沒有什麼大魚大肉,只是幾盤胡餅,一盤肉。
親戚吃了一塊胡餅,便吃不下去了。
王安石在一旁,把剩下的胡餅慢慢吃完。
親戚看到如此場景,面帶愧色,只好告辭了。
王安石的日常生活,就是如此簡樸,灑掃庭除,事事躬親。
「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人生在世,多一物,有多一物的煩惱。少一物,自有少一物的自在。
楊絳先生曾說: 「簡樸的生活,高貴的靈魂,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一個內外兼修的人,心無旁騖,外無束縛。
把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嘗遍,卻依舊保持著天真。
人有凈氣,風度自來。
作家三毛說:
「成熟不是為了走向復雜,而是為了抵達天真。」
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
當你讀懂世事中,卻反而變得簡單。
房屋干凈,斷煩惱;
圈子干凈,舍是非;
言行干凈,修品性。
余生,請活得干脆利落,斷絕所有的煩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