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翔教授說:「那些所謂的優越感,其實都是無知的表現。」
生活中,總有這樣一些人,取得點成績就沾沾自喜,目中無人,時刻把優越感寫在臉上,并不會顯示出他的高貴,只會暴露出他的無知和缺乏教養。
真正有修養的人,對待別人從來不會居高臨下,持強凌弱,而是懂得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
一個人內心越缺少什麼,就越愛炫耀什麼。
太注重自己的身份感,會讓自己活得太累,太過于追逐名利,會得不償失。
那些真正高貴的人,往往都沒有身份感。
身份感太重,是一場災難
有句話說:「擁有優越感的人只是心態在作祟,并不表示他過得比別人好。」
通過外在的炫耀去滿足內心的缺失,是一種低情商的行為。
一個人如果太把身份感當回事,總喜歡在別人面前顯示自己的優越,往往會毀了自己。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古時有個秀才渡船過河,為了向船夫顯擺自己的才華,便指著船上的竹篙問道:「你會吹笛嗎?」
船夫說道:「我只會劃船,不會吹笛。」
秀才不屑地說道:「連笛都不會吹,你這人生還有什麼樂趣。」
秀才又看到船上的纜繩,問道:「你會彈琴嗎?
船夫笑著說:「你看我這雙手像是會彈琴的人嗎?」
秀才輕蔑的說道:「連琴也不會彈,你這人生還有什麼意義。」
這時秀才看到不遠處的蘆葦叢中有野鴨飛過,又問船夫:「你會做詩嗎?」
船夫哈哈大笑:「我一粗野之人,怎可能會作詩。」
秀才以嘲諷的口氣說道:「連詩都不會,看來你這人活得也太失敗了。」
這時船行至河中央,突然狂風大作,下起了滂沱大雨,眼看船就要翻了。
船夫問秀才:「你會游泳嗎?」
秀才驚恐地答道:「我不會。」
船夫以無奈的口氣說道:「連泳都不會游,看來你的生命就要走到盡頭了。」
話音剛落,一個巨浪就把船掀翻,只有船夫游到岸上。
在人際交往中,切忌狂妄自大,更不能以狹隘之心將別人看扁。
聰明的人都懂得,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
倉央嘉措說:「那些尊重我的人是因為他們優秀,而不是因為我優秀。」
尊重別人不僅是做人最起碼的要求,更是一種境界和美德。
人生在世,難免會有各種各樣的身份,只有明白自己身居何位,才不會做出失格的事。
迷戀身份感,是一種無知
劉慈欣說:「傲慢才是人類生存的最大障礙,而弱小和無知是對自我認知的不足。」
人類有一種屬性,總喜歡制造優越感來顯示自己比別人高人一等,這種自以為是的態度,只會讓人反感和遠離。
一個人在炫耀優越感的同時,暴露的恰恰是她的淺薄和無知。
曾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個視訊。
一位女博主在行車的過程中,與一位外賣小哥的電動車發生剮蹭,外賣小哥及時道歉,并愿意進行賠償,但女博主卻不依不饒。
她對外賣小哥大聲喝斥,態度囂張,言語粗俗。
不堪忍受的外賣小哥要求報警處理,女博主又大聲嚷嚷:
「我是做媒體的,你們這種人,什麼意思?」
一句「你們這種人」盡顯自身的優越感。
職業本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她自認為的優越感,只不過是一種無知的表現。
生活中這樣的人不在少數,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
看到大街上打掃衛生的環衛工人,立馬掩鼻繞道而行,看到捷運里的農民工,一臉鄙夷和嫌棄,到餐廳里用餐,對服務員吆五喝六。
這種用所謂的優越感來顯擺自己高貴的行為,實則是源于缺乏教養的表現。
真正的高貴,是和善待人,懂得將心比心。
孟非說:「所有的優越感,都來自于缺乏見識和缺乏悲憫。」
認知水平越低的人,越喜歡用優越感來彰顯自己活得比別人成功,以此來填補內心的貧乏。
錯把虛榮當高級,是一個人最大的無知。
真正的高貴,是骨子里的謙卑
知乎上有人提問:「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值得交往?」
有個高贊回答說:「只需要看他如何對待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
一個人只有經歷過人生的起落,見過蕓蕓眾生,才能明白自己的渺小,清醒的認識到自己的成就和輝煌只是一時的。
唯有放低姿態,低調做人,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長遠。
前不久, 王寶強回家過年的合照獲得一眾網友的支持和點贊。
原來,王寶強回河北老家過春節,村里來了大明星,自然引起不小轟動,許多村民紛紛趕來與他合影。
王寶強剛走出家門,就看到一群人在屋子外面等待,隨行的工作人員告訴村民不能合影。
王寶強卻連忙制止工作人員,并笑著對村民說道:「沒事的。」
隨后他整理了一下衣服,和村民們一一合影,他的這一舉動,獲得了村民的認可和好感。
作為一個公眾人物,回老家過年屬于私人行為,不配合拍照也沒問題。
但對于村民的要求,他沒有拒絕,而是做到有求必應,這就是他骨子里的憨厚和質樸,也是深受觀眾喜愛的原因。
作為草根出身的王寶強,之所以能在娛樂圈走紅這麼多年,就是他從不把身份感當回事。
內心匱乏的人,才會通過各種身份向外界證明自己的價值。
真正有本事的人,即使身處高位,也從不擺架子,而是平等待人。
季羨林在北大任教期間,在一次新學期開學時,一位外地的學子在校園里遇到衣著樸素的他,以為他是校園里的保安,便請他幫忙照看行李。
等學生辦理完入學手續時,已過去了一個多小時,他回到行李處,看到季羨林正坐在旁邊專心地看書。
在幾天后的開學典禮上,這位學生才驚訝地發現,原來幫他看行李的竟然是北大的副校長。
因為季羨林的低調行事作風,接連摘得三頂桂冠,最終成為一代人人敬仰的大師。
曾國藩說:「越是高貴的人,越懂得謙卑和低調。」
一個人有多謙卑,就有多高貴。
無論對待人和事,心存慈悲和善良,才是一個人最高級的人格魅力。
看過這樣一段話:「一個人,只有當他見過大千世界,博覽群書,才能走出地域、身份和時代的偏見。」
唯有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才能豐盈自己的內心。
身份感只不過是一件虛偽的外衣,沒啥可值得炫耀的,真正有涵養的人,都是低調行事,謙卑做人。
著名作家馬原說:「一輩子讀過一本經典和沒讀過經典的人生,完全截然不同。」
無論何時何地,唯有認清自己的位置,戒掉內心的優越,才能走得長遠。
人生最大的修行,就是專注自身,活出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