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父親離世後!失智母「入住安養院僅1年半」便撒手 50歲單身女兒懊悔:她生前常掛1句話
2023/11/24

隨著邁向高齡化社會,長照是許多家庭需要面對的議題,有些子女因為考量到時間金錢壓力,會選擇把父母送進長照機構,由專業人士提供照護!近日就有一名50歲女兒透露,把媽媽送進長照機構一年半,沒想到最終卻釀成她終身的遺憾…

據《聯合新聞網》報導,日媒「THE GOLD ONLINE」指出,一名化名佐藤美香的50歲單身女兒透露,過去當爸媽還健在的時候,家中生活大小事幾乎都由爸爸主導負責,直到後來父親離世後,母親獨自生活會碰到許多問題,轉而尋求女兒的協助。

美香提到,無論是白天上班或睡前都會收到母親需要協助的消息,儘管她後來搬回老家陪住,但仍在上班的她無法同時兼顧好照顧媽媽和工作的責任,尤其是她白天還需要上班,于是最終在身邊友人建議下,她把母親送進長照機構,考量到金錢,她只能選擇較一般的長照機構,讓母親將就。

讓她萬萬沒想到的是,當母親入住後失智變得更嚴重,僅僅入住一年半後就撒手人寰,回想起母親生前最後時光常把「想要回老家」這句話掛在嘴邊,也讓美香相當懊悔,如果早點接回來,是否媽媽就能活更久…

然而再多的後悔藥也換不回母親…當父母老了,這也是許多家庭會面臨的問題,要如何取捨,對于子女也是一門艱難的課題!

一直以來,我們生兒育女多半都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了「 老有所養、老有所依」,二是為了「 香火傳承」。

雖然說擁有這兩種思想目的,是很正常的,畢竟從古至今都是這麼做的。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這些思想已經不再可用,尤其是「養兒防老」這方面的問題。

因為現在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年輕人所承受的負擔,也比我們過去老一輩人要重,這就讓子女養老變得很艱難,有心而無力,再加上兩代人的生活習慣不同,也成了「養兒防老」

ADVERTISEMENT

的一大阻礙。

所以,抱有生兒育女就是為了「養兒防老」思想的老人,大多都會在晚年的時候以失望告終。那麼既然養兒不防老,人老了,要如何養老?又要依靠什麼來養老?

一位七旬老人郭大爺,用自己的故事告訴了我們答案:「去兒女家同住一段時間後,才明白晚年誰能養我老!」

來自郭大爺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郭大爺,今年71歲,退休剛好10年。現在的我,一個人獨居在家, 每個月依靠著1萬多的退休金過日子,雖然生活孤獨和拮據了點,但我卻還是很滿足的。

不過,在外人眼裡,我卻過得沒那麼如意了。很多人都覺得我一個人很可憐,紛紛勸我要去兒女那樣同住生活,說這樣我才能過得自在點,尤其是有什麼病痛時,有子女在身邊也好伺候我,真有萬一,也有人第一時間發現,不至于病了痛了只有一個人默默熬著。

其實,我以前也去兒女家生活過一段時間。 我退休第二年,老伴走了,兒女不放心我,就把我接過去同住,順便幫忙料理下家務,帶帶孩子什麼的。當時的我也很興奮,覺得跟兒女同住會很幸福,每天兒女孫輩陪著,一家人其樂融融的生活。

誰知,一切和我想得不太一樣。

那時候, 我是先去兒子家住了8個月。剛到兒子時,兒子媳婦都很歡迎我,給我安排了一個帶廁所的臥室,什麼都給我打理得好好的。而每天我在家的工作,就是買菜做飯,做做家事,然後偶爾去接孫子放學,其他時間都是自由的。

每個月兒子除了給我12000元伙食費後,也會給我兩三千塊的零用錢,我的日常用品、衣服鞋子什麼的,他和媳婦也會幫我搞定, 等于我住在兒子後,根本不用自己出什麼錢,反而還有收入。說真的,那會兒的我真的是享受了一回心裡期望的「養兒防老」的生活。

然而,好日子只維持了不到3個月,兒子媳婦對我的態度從最初的親切,漸漸變成一種嫌棄和厭煩,就連孫子都和我不怎麼親了。

剛開始,他們什麼都依著我,我喜歡怎麼做飯就怎麼做,家裡衛生我想怎麼搞就怎麼搞。

ADVERTISEMENT

可是, 前兩個月還誇我家務做得好媳婦,才過了兩個月不到,就對我各種吐槽和嫌棄了。

不是嫌我做飯太油膩,就怪我不會買菜,天天做的都不合他們口味,每次飯菜煮過的吃不完,他們又會怪我煮太多,而我說可以放冰箱留到明天吃,可他們又說飯菜不能過夜,會產生什麼亞硝酸鹽,搞壞身體,尤其是小孩子一定要吃新鮮的。

所以,他們每次都要讓我把吃不完的飯菜倒掉,我覺得浪費就曾藏到冰箱裡,留著自己吃。誰知媳婦發現了,就毫不留情地責罵我:「 吃吃吃,你就吃多點去吧,哪天吃壞了身體,就不要找我們,真的是一點也健康意識都沒有!

我曾試著表達過我的想法,我覺得以前我們那個年代,沒有冰箱,煮好一大盆菜,吃好幾天都沒事,如今有冰箱可以保鮮,所以吃剩菜更沒問題。而媳婦卻直接反懟我:「 過去的人不注意衛生和健康都命短,那你也想早點走嗎?

其實這樣的矛盾,還只是很普通的,平時媳婦下的規矩才是更讓我難受的,不準室內抽煙,也不準我在廁所抽,非得把我趕到樓梯口,或者小區院裡抽。幫他們洗個衣服,也是特別講究,哪些要分開洗,哪些要手洗,哪些又不能暴曬等等。

我想我和老伴同住的時候,也有用洗衣機,我們什麼都一籮筐扔去洗都沒事。于是就沒按照媳婦囑咐的方式洗,誰知媳婦看到後,又把我一頓指責,說什麼衣服內褲不能一起洗,會生細菌,還有毛衣棉質的要手洗,不能機洗,會損壞衣服等等。非要我把洗衣服這件事,分成好幾個工作來做,真的非常累人。

媳婦是這樣,而孫子也對我很不好。由于媳婦兒子偶爾會加班,接不了孩子放學,就會由我去接, 可每次我去接孫子,他都很不高興,總是說我埋汰,即便我會給他買最愛的烤香腸,他都不喜歡我去學校接他,有一次我很納悶問他,為什麼不喜歡我。

孫子的一番話,讓我十分心酸, 他說我穿得很像土,像鄉下人,因為我他被很多同學笑話,所以叫我不要去接他了。

我老了身體經常犯毛病,以前兒子都會很關心我的,可後面也變成跟媳婦一塊指責我,說我老抽煙、又老愛吃剩菜和腌製品,導致身體脆弱老生病。儘管每次犯病都是一些過去勞損的舊病,他們還是會這樣責罵我。

好多次,都冷不丁埋怨,因為我耽誤他很多事。為此被責罵多了,我也受不了,也試著發過脾氣, 誰知我越是發火,他們比我還火

後來,女兒看我在兒子家住得很不開心,就把我接過去住一段時間。說實話,女兒是從小最孝順我的,所以我覺得去女兒家,肯定會比在兒子自在得多。

可我還是想得太美好了,在女兒家小住個一周兩周還可以,但時間久了,也是不好過的。 女兒倒不會對我怎樣,而是女婿對我意見很大,覺得我是個累贅吧,經常在房間裡跟女兒吵架,說女兒不應該把我接過來,我有兒子,就應該讓兒子養老,而不是讓他這個女婿養老。甚至還說女兒對公婆沒有對我一樣好等等。

我在女兒家,沒住多久,也就4個月不到吧,就離開了。我也沒有回兒子家,回去也是沒好日子過,于是直接回到自己老房子生活,這麼一住就到現在,再也沒有去過兒女家長住。

通過在兒女家同住的日子,讓我明白了這麼一個道理, 那就是人老了,最好的養老方式,就是靠自己養老。

雖然說子女有贍養我們的義務和責任,但是因為生活習慣的不同, 兩代人的代溝問題,還有經濟壓力和負擔,最終會讓這種責任和義務,變成子女的一種煩惱,我們老人也會成為子女的一種累贅。最後即便我們真的能和子女住在一起,也不會感到快樂和幸福。

所以,人老了,還是看開點吧, 如果自己有能力獨自養老,那就自己生活,不要太依賴子女,畢竟他們也有他們的不容易,我們還是別去折騰了,而最後當我們不能自理了,子女也是最受罪的。大家說是不是這個理?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還有服裝焦慮,因為穿的少,還容易出汗,清涼舒服即可
2024/04/24
曾經得過金鐘獎!20歲女星「擺地攤賣二手衣」都沒人認出 強忍寒天「一天僅賺1068元」
2024/01/15

ADVERTISEMENT

兒子罰寫課文10遍!媽媽求情老師「遭冷言回絕妳奈我何?」 網一看全讚「遇到好老師」對話紀錄曝光
2024/01/15
中國月賺2億!寇乃馨返台「接不到尾牙」收入慘掛零 「急向廠商喊話」背後殘酷真相曝光
2024/01/15
豐田倒三輪電車上市,續航50公裏,能遮風避雨售價約五萬台幣,再也不怕堵車
2024/01/15
公司吃尾牙!第一道菜「超壯觀鈔票磚」每人拿一疊 她拿近「看完當場翻臉」:害我差點辭職
2024/01/15
謝霆鋒驚爆罹癌!經紀人證實「黑色腫塊擴大」緊急手術 第一時間「打給張柏芝」她的回應讓全場傻眼
2024/01/15
今投票日!本土劇一姐「嗨比神秘手勢」掀爭議 「恐遭罰逾10萬」經紀人緊急回應
2024/01/15
新年剛過13天!大咖男神娶「台灣千金7年」突清空貼文 「400萬社群留一句話」網全錯愕
2024/01/15
張小燕投完票首發聲「釣出整排藍勾勾」 「短短幾句話」擁上萬人支持
2024/01/15
她是向華強都不敢惹的人,身價上百億,卻獨寵男友16年
2024/01/15
港圈第一好身材!被譽為香港四大尤物之首,如今老到無人認出
2024/01/15
21歲隱退、60歲活成人生贏家:我失去事業,變醜變胖,又怎樣?
2024/01/15
最偉大的孝順,父逝母改嫁,台中10歲孤女頂著烈日搬磚,只為養活阿公阿嬤,讓人看了好心酸
2024/01/15
從不鬧緋聞,台視小生清白闖蕩演藝圈下戲急走陪水某,早早隱退怕老了沒人要,新身分曝光
2024/01/15
合體前妻零心結!胡瓜難得高歌「獻唱30年前情歌」秀秀微笑喊帥 「私下相處畫面曝光」網狂讚:最佳失婚典范
2024/01/14
沒有獎可抽!公司「臨時取消尾牙」員工哭哭 老闆霸氣祭出「超狂福利補償」網讚翻:比吃還實際
2024/01/14
30年來首談女兒!詹雅雯淚崩喊「還要多久才能抱到妳」 遺憾「無法親自送別」:我等妳回來
2024/01/14
男子花25000元買一隻86斤酒店待烹飪大鱉,放生時大鱉頭部的一個舉動,讓岸上人驚慌失措
2024/01/14
驚傳中風送醫!53歲本土女星「急開腦搶救」醫搖頭嘆「她要走了」苦勸家屬:要有心理準備
2024/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