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發現了一個心酸的現象。
總是期待家里人能理解自己,但是回家之后,聽到的全是責備;
真心想去理解家人,但是一開口卻表達了另外一個意思;
還有一些家人,對外人畢恭畢敬,對親近的人卻有恃無恐。
我們總以為,一個家庭要發生悲劇,是因為遇到了背叛,是沒有金錢和物質。
真相卻是「共情力」弄丟了,導致無法齊心,從而和「家和萬事興」的規律背道而馳。
01
沒有共情力,是一個家庭最大的傷害。
男人們推杯換盞的時候,會說一句帶著調侃的祝福語:「財色雙收。」
當然,放下酒杯之后,我們便不以為然,因為這樣的祝福,難以實現,甚至和生活規律不相符合。
小說里的西門慶,卻真正如愿以償了。他不僅有妻子,還有很多小妾。只要是他喜歡的人,都會喜歡他。并且,他做生意有一套,賺錢也容易。
依靠身邊的狐朋狗友,西門慶還為官了。
表面上的客套,讓西門慶洋洋得意。直到愛妾李瓶兒病逝,他才發現,身邊的女人,并不理解他,還處處算計他。
妻子吳月娘看到李瓶兒過世,絲毫也沒有悲傷。按理說,她要主持葬禮,但是她只會冷眼旁觀。西門慶不得不親力親為。
西門慶請了畫師,把李瓶兒畫下來,便于「睹物思人」。妻子罵道 :「成精搗鼓,又描起來了。」
對于李瓶兒是遭遇,潘金蓮拍手稱快。
《紅樓夢》里的賈府,紅極一時,但是結局卻很凄涼。
賈珍坐上了一家之主的位置,但是他只知道享受,并沒有思考如何經營家庭。因此導致家人各自懷著鬼胎,為了一己私利而活。
有人說:「沒有吃過苦,就是最大的苦。」在享受生活的途中,賈府走向了消亡。
不管是賈府,還是西門慶的家庭,不缺錢,不缺情,但是缺了「共情」,因此人與人之間,有了裂痕,開啟了勾心斗角的模式。
通常,管家的人,可以發現陽謀,不能發現陰謀。枕邊人變心,手足反目,父母和兒女斷交,這樣的家庭,憑什麼欣欣向榮呢?
從小說回到現實,你會發現,不能好好說話的家人,比比皆是。
一開口就是——「我怎麼知道?你不知道嗎?我以為你能理解我......」
但是對方卻真的對你不理解,正如泰戈爾說的: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ㄙˇ的距離,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愛你。」
02
擁有共情力,是一生中最好的修行。
主持人汪涵說過一個治家的觀點:「一個人時,善待自己;兩個人時,善待對方。」
設身處地為對方考慮,你會發現,每個家人都不容易,都需要得到理解和幫助。當家人被我們忽視的時候,內心會特別難受。
反過來看,只要你努力提升共情力,身邊的人就會和你一起變好。想清楚以下幾個問題,你就明白了。
其一,賺錢有多難?
很多家庭,窮困的時候,很齊心,目標就是「狠狠賺錢」。
當錢財有了,就開啟了「飽暖思淫欲」的模式。
開始互相嫌棄,甚至要從家里撈一筆,然后獨立為王。
賺錢不是想象中那麼簡單,要一直記住經歷的苦。
如果你的愛人在外賺錢,收入也不錯,你不要洋洋得意,而是看到他的苦衷;
如果愛人收入很少,應該感覺到滿足,不發出任何的抱怨。
其二,病痛有多苦?
一人生病,全家受苦。因此誰都不希望家里有病人。但是病痛卻在每個家庭都存在。
孩子感冒,老人得大病,是家常便飯。
當孩子生病后,不愿意去上學,父母一準會生氣,說「一點點苦,怎麼不行」。
這樣的話,讓孩子很傷心。
老人生病了,你以為他們不堅強,或者得不到關照,會導致家庭失去孝道。
其三,家務有多煩?
女人在家,就是按幾次開關,隨便做一頓飯,哪有什麼苦?這是很多男人的想法。
男人們不知道,繁瑣的家務活,撐起了一個家庭的形象,帶來了孩子的成績和老人的健康。
家庭主婦的勞動,折算成保姆費,就是一筆大數字了。
月薪兩萬,持續二十年,就是幾百萬了。
當家務活變成了大家熱衷的事情,能夠互相分擔,家庭氛圍就變好了。
說說笑笑之中,帶來了清凈的環境。
其四,自私源自哪?
為什麼有的家人,會很自私?其根源不是人品變差了,而是他沒有安全感。
比方說,夫妻關系變差了,因此妻子會想辦法留私房錢,害怕被丈夫拋棄。有錢了,才能應付一個人的余生。
還比方說,兄弟姐妹都盯著父母的財富,其根源是因為「不團結」,平時互幫互助、溝通太少了。
《曾國藩家書》里寫道:「見得天下皆是壞人,不如見得天下皆是好人。」
看誰不順眼,就站在誰的一方去理解,你會發現,家庭里,根本就沒有壞人。
長此以往,你的言行舉止,會變得很有親和力。
人人都有親和力的家庭,會有向心力,因此勁往一處使,欣欣向榮。
03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對于社會,你可以說一句「擔心好事,莫問前程」,為什麼在家里卻做不到呢?
連家人都容不下的人,就不要談什麼格局很大了。正所謂,一屋不掃,何以平天下?
朋友小張,對剛剛退休的母親說:「媽,沒事就去報個興趣班,學點繪畫技巧也不錯,人生會高雅一些......」
話音未落,母親就回懟一句:「都是半截身體入土的人了,還能學啥?」
小張愣住了,半天不說話。
過了幾天,母親高興地說:「那個繪畫老師,真的不錯。」
小張很快就釋懷了。
原來,沒有解不開的疙瘩,只要不固執,關愛就會接踵而至。
你愛我,我愛你,愛就成了兩倍,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