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些人常常把別人的話看得太重。
結果,為自己招來了許多不必要的煩惱。
事實上,信口雌黃者有之,顛倒是非者有之,心存成見者亦有之。
并不是每個人,都會為自己說出口的話,負起責任來。
所以,對旁人的「言論」,只聽三分,才是最聰明的做法。
不把別人的「承諾」太當回事
《道德經》中說:「輕諾必寡信。」
一個人越是輕易的許下諾言,往往就越難以兌現諾言。
為何呢?
因為他們之所以輕易的許下諾言,就是因為他們本來就沒打算去兌現,所以才敢「夸海口」。
真正講信用的人,往往會很慎重答應別人的請求。
有一個成語,叫「狡兔三窟」。
一個人如果把自己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承諾者」身上,那麼,一旦對方失信,便可能會讓自己「陷入絕境」,同時也會對對方,產生怨恨。
真正的聰明人,再相信一個人,也會給自己留一條后路。
如此,即使對方「失信」,自己也還有補救的機會。
過分「信任」一個人,只會讓自己成為對方「案板之魚肉」,任人擺布。
做人,誠信是一種美德。
我們可以要求自己「言必信、行必果」,但是,我們卻無法期待別人也能做到「言出必行」。
不過分相信他人,則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
不把別人的「贊美」太當回事
人人都愛好聽的話,這是人之常情。
但是,好聽的話雖然悅耳,卻未必對我們有好處。
孔子說:「巧言令色,鮮矣仁。」
一個人說的話越好聽,那麼,往往就越是缺乏仁德。
為什麼呢?
因為他們之所以「甜言蜜語」,極力粉飾,不過是為了討好對方,來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罷了。
對于這樣的人的贊美,如果過分相信,甚至把這樣的人,當成自己的「親密朋友」,那麼,就會掉入他們的「陷阱之中」,最終令自己后悔莫及。
《鄒忌諷齊王納諫》里有這樣一句話:「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鄒忌本來沒有徐公美,可是,妻子、小妾、客人,都說他比徐公美。
原因就在于,妻子偏愛他,小妾害怕他,客人有求于他。
一個人聽到不切實際的「贊美」,會有各種各樣的原因。
如果輕易的相信他人的「贊美」,那麼,便會迷失了自我,甚至做出不符合實際的判斷與選擇,令自己吃虧。
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能夠不被他人的「贊美」所迷惑,看得清自身的「斤兩」,是一個人最大的智慧。
不把別人的「否定」太當回事
聽過這樣一句話:「只要你還在擔心別人怎麼看你,他們就能夠駕馭你。」
一個人如果總是害怕別人的「否定」,那麼,就會不自覺順著別人的期望,去行為處事。
最終,就會失去自由,被他人所駕馭。
只有放下對他人「否定」的在意,才能活出真實、自由的自己。
一個人真正的自信,不是來自于外界,而是來自于內在。
只有允許他人的「否定」,「舉世非之而不加沮」,才是真正的自信。
人生在世,總會遭遇各種各樣的人的否定。
有的人的「否定」,是源于嫉妒;有的人的「否定」,是源于位置不同。
被別人否定不要緊,最重要的,是能夠站穩「腳跟」,不被他人的「否定」所影響,能夠堅定不移地朝著自己既定的目標前行。
結語:
嘴長在別人身上,我們無法控制別人說什麼,但是,我們卻可以改變自己對他人「言論」的看法。
當我們能夠看輕他人的言論,那麼,無論他人說什麼,都會如同一陣風吹過,不會對我們產生任何影響。
放下別人的「言論」,方能解脫自己心。
愿你我,都能不被他人的「言論」所左右。
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