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愛子女,毋庸置疑。
但父母愛子女的方式,卻常會產生誤會和隔閡。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親情,最能捂熱人心,也最能傷到人心。
孩子無條件地愛著父母,終其一生,毫無保留。父母卻對孩子諸多挑剔。
未必是故意,但可能會對他們造成永恒的影響。
無論何種理由,都不要對子女說這兩句話,身為父母,一定要警惕。
01:「你以為你是……」
身處世俗,難免會與人發生比較,無論別人還是自己。可悲的是,在任何一個群體中,總會有一個比我們強的人。
這個人的存在,讓我們欽佩,又惶恐。
我們打心底里佩服他們的優秀,也有那麼一瞬間,讓我們深感自卑。
孩童時,我們曾忍不住和父母分享遇到這樣一個人,也在父母心里種下一顆比較的種子。
于是每一次考試、每一次活動,父母會不經意問起這個人,我們會由興奮變為恐慌。
「你以為你是……」
當孩子想做一件在父母認知里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時,在情緒爆發之時,父母會不小心說出這句話。
孩子會驚愕,會悲痛,會對自己產生更徹底的否定:「我不配。」
這句話的殺傷力是毀滅性的,影響會持續孩子一生。
一個經常否定自己而忐忑的人,會獲得泰然的幸福嗎?會安享由衷的喜悅嗎?連安寧都不能坦然接受,更如何擁有跨越風雨的勇氣?
如果你本無意,請永遠都不要對你的孩子說。
02:「多大點事兒啊!」
我們得承認,每個人都有跨不過去的坎兒。面對一些事,我們就是生不出勇敢的心,沒有力氣讓自己走出困局。
而那些事,總有人可以完成。
在他們眼里,它們猶如九牛一毛,實在不值一提;在我們心中,它們便是泰山壓頂,存活已屬僥幸。
「多大點事兒啊!」
是一句過來人對未經事者的調侃。
不相干的人說,孩子會反駁;父母說,孩子不會爭辯。
孩子的求助、牢騷、憤怒、悲傷,無關對錯,只求安撫。所有的情緒在瞬間化為一灘失望的死水,再也泛不起漣漪。
很多家長疑惑,為什麼孩子越長大,越不愿意和父母分享經歷?
因為那一句「多大點事兒啊!」,是父母給孩子的心親手上了鎖。
不必感同身受,只要愿意傾聽他們的心聲,給出建設性的意見,甚至只說一句「辛苦了」就好。
別再給無助的孩子們落井下石,是父母的慈悲。
有時候真心覺得,子女愛父母無怨無悔,而父母愛子女,通常要有很多條件。
你可能言者無心,但別人的聽者有意,也因你的疏忽而產生。
被誤會不是表達者的宿命,不以偏見之心看人,是突破這種宿命的通路。
家是最后的避風港,是疲憊遠行的孩子們唯一牽腸掛肚的地方。
不要讓家成為孩子的另一個戰場,只要父母體恤,就可以做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