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才明白,兒女能耐再大,也別向他們要這兩樣東西,太傷感情
父母含辛茹苦地將孩子教養長大,孩子理所應當為父母養老。
尤其是對于那些能耐很大的子女來說,他們所有的一切都是父母給的,晚年時更該回饋給父母。
只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有些子女能力非凡,卻未必有孝心,有些人足夠孝順,但礙于種種現實原因,也很難像父母那樣掏心掏肺、竭盡所能。
作為父母,要從小教育孩子贍養自己,但也該為他們留有余地。
有些東西,兒女給不起,父母也沒必要奢求,但凡有經驗的人都明白,到老了,兒女的孝心只是錦上添花,真正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兒女傾注太多,晚年難免會頻頻失望,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就該順其自然。
子女給你的可以盡情接受,子女未給的也不要強求,至少,無論子女能耐多大,都不要伸手要以下這些東西,很傷感情。
01:不要伸手要他們全部的錢,這根本不可能
父母們將自己一生的積蓄都用來培養子女,這值得稱贊,但本質上來說,這是父母自發性的行為,并非子女要求的。因此,我們也不能用此前的付出來道德綁架。
到老了,子女有錢有孝心,能夠為你提供經濟上的支持,這令人羨慕,但如果他們能力有限,或是考慮種種原因,而不能如數奉上,父母也該有所理解。
掏空了孩子,可能會使他們新組成的家庭瞬間破落,過于的強壓子女,親子關系也會瞬間崩塌。
你付出這麼多,必然不希望與子女漸行漸遠,既然如此,就別再苦苦相逼。
為了避免晚年時窘迫無比,可以提前為自己存一筆錢,在晚年時偶爾接受子女的資助。
靠任何人都會有損顏面,唯獨靠自己才活得有底氣。
子女有沒有錢是其次,你口袋里的資金才是余生安身立命的保障。
02:不要伸手要對于家庭的決定權,子女未必肯聽
任何一個和睦的家庭都是各司其職、相互理解的結果。
父母作為家庭的領路人,的確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就可以永遠發號施令,畢竟子女也是其中重要的參與者。
到老了,如果你仍然食古不化、故步自封,在家庭里處處做決定,子女們會有怨言,倘若你已經滲透到他的小家里,時時刻刻要掌控對方,反目成仇就是必然的結局。
父母的恩情要在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小事中來體現。
你的尊重、包容、支持,會使愛不斷擴大,任何的狹隘行為都會將這份本能的情感變成巨大的壓迫,適得其反。
父母對于子女有再深的感情,到老了都該放手,他不是你人生里的全部,你也不是他生命中的唯一,尊重了他的每一份決定,兒女們才能自由飛翔。
與其把時間放在兒女身上,不如好好去經營自己,有了更豐富多姿的生活,你就不會再試圖從兒女身上尋找成就感,晚年避免麻煩,日后也能安享幸福。
子女們的能耐只是外在的表象,其中的心酸和痛苦,未曾向你剖露,但作為父母要多以理解。
再依賴對方,也不要伸手要這些東西,會讓他們感到為難,也會讓親子關系遭受考驗。
保持著順其自然的態度,給子女盡孝的空間,而后就好好經營自己吧,自愛才是余生浪漫的開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