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馬德說:
「一個人的安靜,是靜默的根系,深藏在地下,不為塵世的一切所蠱惑,只追求自身的簡單和豐富。」
真正的安靜,來自于內心。
不執著于名利,不眷念浮華,一切變得簡單而又美好。
很喜歡這句話:
「多年后,我們會平靜的說出令我們痛苦的事情。這不是因為圓滑世故,而是經歷磨難之后的豁達。」
只有經歷過厄運的人,才會懂得安靜的美好。
那些徹夜難眠的日子,欲哭無淚,被命運打擊的毫無還手之力。
曾經聲嘶力竭,想要大鬧一場,最后還是選擇了沉默。
楊絳先生的晚年,遭遇了巨大的打擊。
女兒患重病,丈夫住院,楊絳四處奔波,只為照顧好他們。
后來,女兒和老公接連離開人世。
楊絳心如刀絞,每天顫顫巍巍的出門,逼自己接受事實。
院內的梔子花繼續開,房間里安靜的聽到滴答的鐘聲。
楊絳每天早起,煮一碗粥,出去散步。
下午寫作,看書,讀報,偶爾給花澆水。
平淡的日子里,她順從于內心的安靜。
作家周國平說: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安靜:安靜是因為擺脫了外界浮名浮利的誘惑,豐富是因為擁有了內在精神世界的寶藏。」
嘗遍世間的苦,才會明白他人的難處。
選擇安靜,不炫耀、不聲張,默默等待傷口愈合,接納所有的失去。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回首歲月,選擇看開、看淡、看透。
最后跟自己說一句:都過去了,放下吧。
作家三毛說:
「不要去想未來的事情,也不要去想前途茫不茫然,在目前來說,當務之急是要使自己的心安靜。」
既往不咎,當下不亂,未來可期。
安靜,有一種巨大的力量。
在慌亂中冷靜下來,在危難前淡定從容。
孟浩然是田園詩人的代表。
他年輕時苦讀詩書,科舉落榜。
快40歲的時候,孟浩然再次赴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依然失敗。
經過王維的推薦,孟浩然見到了唐玄宗。
原本有機會謀取官位,孟浩然卻說錯了話,而錯失良機。
唐開元二十二年,孟浩然返回鹿門山隱居,不問世事。
回歸山林,幽靜鹿門,與自然融為一體。
泛舟湖上,飲酒作詩,竹林清風。
他寫下千古名作: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巖扉松徑長寂寥,唯有幽人自來去。」
三千煩惱拋在身后,詩書為陪伴,游訪名山。
「松泉多逸響,苔壁饒古意。」
不動聲色,比張牙舞爪更具力量。
吃過的虧,流過的眼淚,終究會被時間治愈。
詩人泰戈爾在日記里寫道:
「當我沒有什麼事做時,便讓我不做什麼事,不受騷擾地沉入安靜深處吧,一如海水沉默時海邊的暮色。」
塵歸塵,土歸土。
人在低谷,安靜的修行,等待時機。
復旦大學教授陳果說:
「安靜和孤獨不是姿態,是一份真正的境界,是一份詩意的棲居。」
強者安靜,智者獨行,愚者高調。
年輕的時候,我們懵懂無知,凡事都要爭對錯。
被人說一句,就要十倍的反擊,絕不低頭認錯。
經歷過職場磨練、人生磨難,在鬼門關走一遭,那股「爭強好勝」的心氣全都沒了。
一個高調的人,看不見眼前藏著的災禍,一步一步深陷其中。
在《紅樓夢》中,晴雯是賈寶玉的頂級丫鬟。
因為賈母的偏愛,晴雯從小就嬌生慣養,得理不饒人。
秋紋得了王夫人的好彩頭,晴雯給她潑冷水,說那是把別人挑剩下的。
接著又暗諷襲人在王夫人前賣乖,一個月多得二兩銀子,以此得罪襲人
最后,晴雯被王夫人趕了出去,重病而亡。
后人評價晴雯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作家林語堂說:「晴雯壞處,在其野嘴爛舌。」
古話常說: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湊熱鬧,也不議論是非,懂得藏拙。
安靜孤獨,歸真反璞,遠離復雜的人際關系。
花時間在博學篤志上,讓自己神閑氣靜。
《格言聯璧》里說:
「煩惱本無根,不撿自然無;困惑本無源,不究自輕松。
世間之事,一念而已,心中若有事事重,心中若無事事輕。」
人生下半場,守住內心的那一份安靜,
低調做事,默默做人。
不偏不倚,不急不躁,云淡風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