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流傳著一個很有意思的社交公式:
高智商+高情商=春風得意
低智商+高情商=貴人相助
高智商+低情商=壯志難酬
低智商+低情商=一事無成
生活中,我們總是免不了和其他人打交道,而高情商的人往往人生會更順暢。
其實,和人相處,有個「二八定律」,做到以下4個方面,情商肯定高。
與人談話時,八分聽+二分說
《簡愛》中有這樣一句話:
「一個人的智慧之處不在于談論自己,而在于傾聽別人談論自己。」
知乎有位網友分享了自己成為年度銷冠的故事。
有一次,他參加一場教育展覽會的晚宴。
正好碰到一位潛在客戶,在聊天時,他了解到潛在客戶正好從云南旅行回來。
他馬上表現出來很好奇的樣子,讓潛在客戶告訴他關于旅行的趣事。
這次談話,幾乎都是他在聽這位潛在客戶講自己的經歷,但卻暢談了2個多小時。
晚宴結束時,潛在客戶變成了客戶,他拿下了一個大訂單,隨后幾天里,這位客戶還給他介紹了幾個朋友公司的業務。
正是這次機遇,讓他成為了公司的年度銷售冠軍,更可貴的是,他和客戶還成了知心好友。
蘇格拉底所說:「上帝賜給人類兩只耳朵和兩只眼睛,但只有一張口,意思是使其多聽多見而少言。」
我們在與人交談時,總是急于說出自己的想法,但比「說」更重要的其實是「聽」。
傾聽的本質是你愿意去了解他人,如果你給別人更多的機會去表達他們自己,那你也會更容易拉近彼此的距離。
一旦讓別人感覺到相處舒服,其實很多事,自然也就順利了。
與人談話時,八分聽,二分說,掌握了溝通的智慧,自然能相處融洽。
和人相處時,八分近+兩分遠
有人曾這樣比喻人際關系:
「好的關系有點像函數,彼此的距離是可以上下浮動的。當距離近了時它會遠離,距離遠了時它再靠近。」
親而有間,密而有疏,才是好朋友的相處之道。
曾有一位網友在微博求教:「朋友不把自己當外人怎麼辦?」
原來,她開了一家畫室,請了專業美院的老師,教3-6歲的小朋友畫畫。
朋友一開始為了給她宣傳,帶著自家小孩過來免費學了幾節課。
後來,朋友覺得學畫的效果不錯,就等孩子放學后每天都過來蹭課,卻不提學費的事情。
甚至有一次周末,朋友帶著孩子的8個同學一起過來蹭課,還一副主人翁的姿態對孩子家長說道:「老闆是我閨蜜,你們孩子有空了就來上課就行。」
周末本來上課的人就多,她朋友帶來的8個小孩把其他交了學費的孩子名額都占完了,導致網友被家長投訴。
網友心里不悅,又不想和朋友撕破臉,只能在微博求助。
有個高贊的評論是:「這就相當于你朋友拿著你的錢去積累她的朋友,絲毫不管你的經營成本,這樣超過了邊界線的朋友不交也罷。」
其實,
人和人之間的恩怨,往往來自于不分彼此的親密。
陳道明曾說:「朋友之間不必甜如蜜,一旦到了掏心窩子時,就離分開不遠了。」
在生活中,有很多朋友就是因為太過親密,導致關系越來越糟糕。
離得太近,可能會侵犯到對方的私人空間。
其實,最好的關系是淡之如水,彼此尊敬愛護,又界限分明。
朋友之間再親密,也要懂得分寸感,八分近,兩分遠,才能越過乍見之歡,走向久處不厭。
對待他人時,八分善良+兩分鋒芒
柏邦妮說:
「善良是很珍貴的,但善良沒有長出牙齒來,那就是軟弱。」
電視劇《縣委大院》中有這樣一個情節。
劉喜是村里的貧困戶,駐村干部肖俊學為了幫助他盡快脫貧,經常為他購買扶貧物資,申請生活用品。
有次劉喜生病拉肚子,肖俊學半夜還冒雨給他送藥,哪怕工作再忙,也會按時給他做飯,知道劉喜愛喝酒,甚至還給他準備花生米下酒。
但是劉喜絲毫沒有感恩,還用干部評分表的評語威脅肖俊學,要求肖俊學直接給他發錢。
後來肖俊學意外身亡,劉喜也并沒有表露出多少悲傷,好像肖俊學從未出現在他生命中一樣。
直到林志為作為新的駐村書記上任后,把有房有地的懶漢劉喜從貧困戶檔案中移了出去,不再給他救濟款和物資。
沒有經濟支撐的劉喜才慢慢知道掙錢養活自己了,他再也不像以前那樣囂張,後來還當起了外賣騎手。
你以為自己是善良和包容,別人卻以為你軟弱好欺負。
無論是在生活里還是工作上,都難免會面臨這樣的場景:
你幫同事做項目方案書,不小心出了差錯,他卻在領導面前把責任都推卸給你,認為承擔錯誤是你理所應當。
朋友找你借兩萬塊錢,你囊中羞澀,只能借給她1萬,她卻拉黑你,到處和共同好友說你小氣。
鄰居蹭你車上下班,非但不給加油費,還在你有事請假時大罵你耽誤了他考勤打卡。
愛默生曾說:
「你的善良必須帶點鋒芒,不然就等于零。」
善良本身沒有錯,但沒有了底線就會助長貪婪。
對待他人時,留下八分善良,露出兩分鋒芒,用利刃守護住底線,才是真正的為善之道。
與人交往時,八分肯定+兩分否定
博主@海星在網上寫了自己的經歷:
有一次,朋友約她去逛街,她說自己在家忙著復習想要考研。
朋友聽到后,大笑著說:「你平時買東西都會算錯錢,還想考研,這不是白費力氣。」
她雖然心里不太舒服,但還是笑著說自己想試試。
沒想到,在和別人聚餐時,朋友竟當著其他人的面說她智商低,考研肯定不成功。
她聽到后,所有的憤怒都涌上心頭,直接反駁了朋友,離席而去。
此后,她再也不和這個朋友來往了。
有人說:「也許我們并不覺得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會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生活中,這樣的現象也比比皆是。
有時候,朋友在一起聚會,越是熟悉的人,越是喜歡互相諷刺挖苦,甚至無所顧忌的開玩笑。
殊不知,別人覺得好笑的才是玩笑,別人覺得不好笑甚至生氣的就是侮辱。
蔡康永有句話說得好:「別人辱罵你時,你回罵他一句,那是吵架,別人贊美你時,你回一句贊美,這是社交。」
出言有尺,玩笑有度。朋友之間更需要相互尊重。
不管關系多好,都可能因為惡語傷人而六月寒,朋友相處,要學會多一些贊美去溫暖彼此。
與人交往時,需要牢記八分肯定,兩分否定,友情才能在漫長的歲月中,歷久彌堅。
畢淑敏說:「
親近的保持距離,才是最恰當的交往方式。
」
與人談話時,八分聽,二分說,方能情深潭水,推心置腹。
朋友相處時,八分近,兩分遠,方能越過乍見之歡,走向久處不厭。
對待他人時,八分善良,兩分鋒芒,你的善良方能不被輕視。
與人交往時,八分肯定,兩分否定,方能和而不同,友誼永存。
做個真正高情商的人,用「二八定律」去經營出最舒服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