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曾說:「人這一生早晚會告別,告別讓我們成長,學會告別讓我們成熟,而無論是主動的選擇,還是被動的面對,告別多少有些傷感,但是告別也蘊藏著希望。」
每一段告別的背后都有故事,一段又一段的告別構成了人間百態。告別是結束,也是開始;是苦痛也是希望!」
不得不說,董卿讓我們見識到腹有詩書氣自華,她說話的時候能發光。
說得真好,總有些文字讓人能痛徹心扉,現在終于明白文學的治愈功能。
小時候,父母總會跟我們說,要好好學習,這樣長大了有出息,可以自己養活自己,我們不會一直在你身邊。
長大了,也有人跟我們說,人生的路需要自己走,沒有人能一直陪你,遇見的每個人只能陪你一段旅程。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要逐漸遠行的,每一個人都只是人生的過客。
只要一起的時候,努力奮斗過,努力過,拼搏過,讓共同美好留在歲月里,分別是為了下次更好的見面。
董卿有言:「無論我們最后生疏成什麼樣子,曾經對你的好都是真的,就算終有一散,也別辜負相遇。希望你不后悔認識我,也是真的快樂過,如果能回到以前,我會選擇不認識你,不是我后悔,是我不能面對現在的結局。」
盧思浩曾說:「成長的一部分是接受,接受分道揚鑣,接受世事無常,接受孤獨挫折,接受突如其來的無力感。」
迷茫的時候別讓自己閑著,不斷為自己賦值,讓自己內心豐富起來,你才更好地面對這個世界。
那些在深夜里睡不著的日子,那些面對深淵想要逃跑的瞬間,在日后看來都是非常珍貴的時刻。
它讓我們更加誠實的面對自己,只有認識它,接受它,我們才可能真正地超越它。
每個人都必定出發于TA的少年時,只是很多年之后驀然。告別也是新的開始,告別過去就會迎來新的未來,接觸新的人,遇見新的事物。
海子曾說:「我們最終都要遠行,最終都要與稚嫩的自己告別,告別是通向成長的苦行之路,山盟雖在,錦書難托。」
人生惆悵能有幾人懂,要麼借酒消愁,要麼在書里找安慰。
有人說,中年可飲李白的酒,但要看開杜甫的愁;可賞蘇東坡的明月,但別碰王維的相思紅豆;柳永的伊人舊夢已成往事,元稹的滄海行云只能追憶。
但是我們寧愿沉浸在陶淵明的世外桃源中,會讓我們幸福好久,好久……
最近閑來無事看了《長安客》,走近這些詩人,看他們的沉浮一生,感慨萬千。
他們才華橫溢,驚為天人,滿腔抱負和雄心壯志,卻又不得不屈服于現實,并最終沉寂于歷史的塵埃中。
突然有一天,「我」少了一撇,變成了一個「找」字,找愛,找朋友,找了很多,也找了好久都沒有找到。
後來才明白「一」旦丟了,就真的找不回來了!
我們總寬慰自己,每一次的相遇,就像一次的告別。每一部史詩,其實都在做一件事,就是道盡人生的生離死別。
告別是更「好」的開始,我們要學會轉身去適應,才會幸福快樂一輩子。
人生每走一站路,都要學著停頓下來緩一緩。有許多心酸回憶。也許也是一種念想吧,回憶也是一種美好,這樣挺好。
有時候,命運交給我們的答卷,有迷茫、有悲傷,直到跌跌撞撞之后才明白,只有用愛和珍惜,才能寫下不悔此生的篇章。
萬物皆美,人生路上慢點走,用心欣賞一路的風景,感恩遇見,也不負生命里的每一寸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