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承諾說:人之生也,以中年為界。中年以前,處乎日增者也。中年以后,血氣日衰,形容日瘁。
中年,是人一輩子重要的分水嶺,過往好壞,都會在中年時候沉淀。
中年,是一個人的前半生,無論貧窮和富有,到這個年齡段,都會經歷三種苦難。
三種苦難是考驗,也是剩余人生過成什麼樣子的預兆。
可以扛過中年「三苦」的人,往后余生 ,會更容易幸福。
一、經歷工作變動的「苦」
喜歡非常好的一句話: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真正不變的東西恰恰是變化本身。
正如從來都沒有穩定的工作,職業會根據市場的需求和個人能力的大小產生對應的變化。人到中年,會遇見調崗,也會遇見職位拆解,工作變動意味著一個人要打破職業的舒適區,讓一切重新再來。
經歷變動是「苦」的,就像早些年,高速路口的收費站要取締,36歲的大姐跑去哭訴,說自己從年輕的時候就被安置到收費的崗位上,一輩子的能力只會收費,換成別的任何工作內容都不會做。
中年,雖然比不得年輕時候有大好的機會可以重來,但是重新開始時機尚且不晚。
真正聰明的中年人,會居安思危,給自己的人生想好后路,即便沒有這樣的意識,遇到職場危機也會主動積極地擁抱變化,并非坐以待斃。
工作變動,意味著收入陷入被動,沉下心來提升自己,加把勁熬過去,就是出路。
二、經歷婚姻波動的「苦」
有人說:其實婚姻就像是兩只刺猬過冬,靠近了就會相互傷害對方,不靠近又冷;非得彼此拔了一邊的刺才能靠近好好過日子。
婚姻關系,是最重要的親密關系,占據人生的三分之二,一旦選擇就是余生。
不過,婚姻不會總以理想的狀態存在,吵吵鬧鬧的不完美姿態才是常見現象,人到中年,所處的婚姻生活早已經從新鮮期轉變為平淡,甚至會產生讓人難以忍受的抽皮剝筋般的動蕩。
就像《我的前半生》中的羅子君,安心做著全職太太。人到中年,卻被丈夫告知自己喜歡上別人,不惜付出任何代價要求失婚。
失婚后的羅子君失魂落魄,在社會上無所適從,直到在好朋友的幫助下,內心變得堅強才逐漸找到人生方向。
中年時期的婚姻,雙方有太多的盤根錯節,美好的情感記憶和實際的生活并存,一旦產生波動,就是蝕骨的痛。
固然難熬,但只要沉住氣扛住婚姻波動的苦,終究會守得云開見月明。
三、經歷生命孤獨的「苦」
無論和誰在一起,人這一輩子可以依靠的,只有自己。
想想如是,年少的時候有父母做靠山,年老有子女可依靠,唯獨到了中年,無人可依。
父母已經年老,不能再像從前一樣為自己擋風遮雨;子女羽翼尚未豐滿,還擔負不起更沉重的責任。生活的煩惱和工作的困擾都壓在中年人的身上。
到了中年會發現,父母的建議只能是建議,有的時候發揮不出任何實質性的作用,關鍵路口的選擇還得自己決定。
即便身邊有伴侶,在生活給予的各種選擇和發出的挑戰前,依舊是兩個人摸著石頭過河,結果是好是壞,都需要自己承擔。
就像《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平,高中畢業后父母和家人給自己安排的生活歸向,壓根不想要,靠自己又不知道何去何從,只要一邊跌跌撞撞抓住眼前的機遇,一邊想象以后的日子。
生命本就是一場孤獨的旅程,繁華只是驚鴻一瞥,就像煙火終究會消失在夜空中,熱鬧終究會離場。
人生實苦,唯有自渡。
人到中年,前半生的命運早已經安排好了酸甜苦辣,后半生的時光可以過成什麼樣子,在于中年經歷的一切「苦」能不能熬過去。
熬得住,柳暗花明又一村,熬不住,只好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