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叫不醒的,只能痛醒(此文無價)
生活中,你是否總看見這樣的人:
很少按時吃飯,別人勸說也全不以為然,直到胃病發作,臉色慘白,才暗自后悔。
工作敷衍了事,領導幾次批評也毫不改變,直到失去了工作,才反省自己。
明知感情走到了盡頭,不聽身邊人的勸說,直到被甩了,才肯放過自己。
周國平曾說:「 人是因為痛苦,所以才思考。」
人這一生,經歷過痛苦,才能有所覺醒,從而做出改變。
許多道理,即使別人說再多,也無濟于事,只有當他撞了南墻,感受到疼痛,才肯回頭。
人是叫不醒的,只有痛苦,才是最好的老師,能夠點醒一個人。
人在低谷,才明白真心難覓
看過一句話:「只有當你落難的時候,才能真正看清一個人。」
人在高處時,很難看清他人的面目,只有身陷低谷,最能識別人心。
路遙在《人生》中,寫過一個故事。
農村出生的高加林,留在村里教書。但沒過多久,他的工作被人走后門頂替。
他一想到要做回農民,生活跌入了谷底。
農村姑娘巧珍,早已鐘情于他,當他陷入低谷時,勇敢地向他表白,于是,他們在一起了。
機緣巧合下,高加林走了后門,去縣城工作,遇到了高中同學黃亞萍,慢慢地,他覺得她才是他心中的理想型。
糾結再三,他選擇放棄那個滿眼都是他的巧珍,選擇和黃亞萍在一起,而巧珍選擇忍痛離開。
後來,他走后門的事情,被他人揭發,所以,他只能回到農村,而此時,黃亞萍選擇離開他。
人生起伏不定,當他回到農村,得知巧珍早已嫁做人婦,還幫他去謀求工作。此時的他,后悔不已,弄丟了一個如金子般的姑娘。
為了自己的前途,他拋棄了一直以來真心待己的人,等到落難時,才看清誰才是最值得善待的人。
生活里,當你身陷低谷時,那個始終對你不離不棄的人,才是最應該善待之人。
可是,人啊,很容易忽視那個一直對自己好的人,等經歷了人情冷暖,才明白誰才是最值得交往的人。
遺憾的是,當人明白得太晚,等回頭再找時,或許那人早已消失在人海,留給他的,是悔恨的淚水。
那個在你窮途末路時,還愿意伸出援助之手的人,是生命中的貴人。只是千萬別等你落魄時,才清醒過來,不珍惜真情,遲早會后悔。
林徽因曾說:「人生最大的遺憾,不是你錯過了最好的人,而是你錯過了,那個最想要對你好的人。」
人這一生,若能遇到真正對你好的人,實屬不易。若不珍惜對方,遲早會寒了人心,別等失去再追悔莫及。
無論一個人的境遇如何,不辜負每一份真情,因為,人心,經不起一次次的傷害和冷漠。有些人一旦轉身了,很難再找回。
人生有高峰,亦有低谷,時間最能篩選出真心,千萬別弄丟了真心待己的人,善待每一顆真心,讓人生少點遺憾和痛苦。
疾病纏身,才明白健康可貴
叔本華曾說:「人類所能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拿健康來換取其他身外之物。」
人活在世界上,要為生存而拼搏,但千萬不能以犧牲健康為代價,一旦沒了健康,其他都將是一場空。
30多歲的復旦女博士于娟,不幸患上癌癥,而且已是晚期,只能通過藥物續命。
這對于整個家庭而言,如同晴天霹靂,她的孩子才1歲多,生活瞬間陷入了谷底。
年紀輕輕就患上重疾,原來,在她30多年的人生里,她一直在拼命。
為了爭取碩博連讀,她頂著壓力,不斷地挑燈夜讀,毫不顧忌身體是否吃得消。
雖然她獲得了成功,但最終失去了健康。
化療后,她時常陷入痛苦中。後來,她在《癌癥日記》中寫道:
「健康真的很重要,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你會發現,任何的加班,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云。」
後來,盡管所有人都在全力地幫她,但她還是離開了人世。
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并不是只為自己而活,一旦身體垮了,對整個家庭而言,是沉重的負擔與壓力。
保持身體健康,才是最要緊的事情,別等失去才明白健康的珍貴。
主持人白巖松曾說:「 健康才是一個人最大的財富,儲蓄健康是最實惠、最明智的投資。」
健康的活著,是一個人的資本,擁有好的體魄,人生才能擁有更多的可能性。
現如今,猝死、癌癥等關于疾病的新聞屢見不鮮,若是不注重健康,疾病會主動找上門,有痛苦在所難免。
很多時候,別人的好言相勸,但有人只是聽過,并沒有當一回事。
第二天又是熬夜到凌晨、胡吃海喝,直到身體亮了紅燈,受盡疾病的折磨,才幡然醒悟:忠言逆耳,悔不當初。
因此,為了生活而忙碌工作的你,別忘了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
余生,請記得將健康的意識牢記在心底,別等被病痛折磨時,才明白健康的可貴。
吃了生活的苦,才明白讀書有用
有句話說得好:「所有偷過的懶,都會變成打臉的巴掌。」
在該讀書的年紀,選擇混日子,那麼,日后很可能吃盡生活的苦。
2013年8月,王威滿懷憧憬地步入中國農業大學。
但,慢慢地,他變得懈怠,他覺得學習是一件苦差事,于是,他開始沉迷游戲,3年后,他竟不顧家人的反對,選擇了退學。
離開學校后,前路迷茫,由于學歷低,很多工作的門檻都進不了。
後來,他干過客服、搬運工,但賺到的錢,難以讓他在大城市立足。再後來,他回到了襄陽,開始送外賣。
酷熱難耐時,外賣一送到,他早已渾身濕透。送餐遲了,當他遇到難纏的顧客,盡管向對方致歉,還是會被責罵。
他嘗盡了生活的苦,懂得了學歷的重要性,于是,他決定重新參加大學聯考。
後來,他重新回到高中,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2021年大學聯考,他考出了623分的成績,讓自己的未來擁有更多的選擇。
曾經的他,根本就不聽勸,只有當他吃了生活的苦,才能清醒地發現讀書的重要性。
人在讀書的時候,覺得學習很苦,但離開了學校,會發現生活苦不堪言。
也許,當一個人嘗了生活的苦,挨了現實的捶打,才會醒悟:不學習的人生會更苦。
讀書的苦,是一時的;生活的苦,很可能是一世。
白巖松曾說:「不讀書,你拿什麼和別人拼?」
有人不讀書,卻過上了想要的生活,這只不過是特例。
對于大多數人而言,讀書能改變人生。若放棄讀書,意味著放棄了更多的可能性。
年少時,父母和老師反復勸導要用功讀書,但孩子未經生活的磨煉,覺得學習太苦,從而浪費了寶貴的學習機會。
別等吃了生活的苦,才后悔當初沒有好好讀書,畢竟,那些虛擲的光陰,一去不復返。
瑞·達利歐在《原則》一書中說:
「我會以一種截然不同的方式體會痛苦的時刻。我不會感覺喪氣,而是把痛苦視為大自然的提醒,告訴我有一些重要的東西需要我去學習。」
人活一世,總會經歷各種各樣的痛苦,但也是在痛苦中,人才能有所成長。
落魄時,才看清真心如金子般寶貴,珍惜每一份真情。
身患重病,才明白健康如空氣,一旦失去難以生存。
吃了生活的苦,才懂得讀書并不苦,是改變命運的最低門檻。
人是叫不醒的,只有吃了痛苦的教訓,才能增長智慧。只有在苦難中爬起來,才能成就更強大的自我。
痛苦叫人清醒,讓人領悟生活的真諦。人生,是一邊哭著忍痛,又一邊笑著成長的過程,一路跌跌撞撞地邁向成熟。
與朋友們共勉!愿我們能主動醒來,而不是被疼痛叫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