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德軍一直重視裝甲武器的使用,在戰爭初期就使用了大量的半履帶車,既能用于武裝偵察也能用于運兵,到了1943年,德國陸軍希望研製新的全履帶裝甲運兵車,它除了擁有基本的裝甲防護之外還要達到50千米/小時的時速,可以運輸6~8名士兵,汽車聯盟和BMM公司分別提出了自己的設計,它們均是以38(t)nA輕型坦克修改而來。
運兵車被稱為Vollkettenaufklürer 38 (t) 「Katzchen」,兩種設計技術差別較大,它們均受到追獵者坦克殲擊車的影響,車體前部採用大傾斜角度安裝的裝甲板提升防禦力,運兵車的頂部為開放式結構,運兵車的兩側和尾部結構類似于半履帶車,發動機艙位于車體後部右側,而負重輪則有與38nA一樣的4輪懸掛和交錯式負重輪兩種,主動輪均在前方,車上有2挺帶有裝甲盾牌的MG42機槍作為戰鬥武器,一挺安裝在車體右前部上方,另外一挺在乘員艙靠後的位置從頂部向外射擊。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