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滴子,一種傳說中的兵器,據說是清代雍正帝所制,雖尚未能證明其真實性,但卻散見于各類稗官野史與民間傳奇中,近世也常作為電影與戲劇的題材而登上螢光幕。
血滴子的確切形貌眾說紛紜,最廣為人知的說法是一種笠形或鐘形的罩子,頂端系有索鏈,罩子的開口外緣環布著一圈鯊鰭形鋼刀,使用時一手抓住索鏈,一手將血滴子拋向敵人,血滴子會像飛盤一樣不斷旋轉,配合環狀鋼刀便猶如會飛的圓鋸一般,而血滴子的操作者則利用索鏈控制方向與收回。
在有些影視作品中,血滴子飛行時會配以如扯鈴一般的嗡嗡聲。除此之外,當血滴子罩住敵人的頭部時,操作者還可借著索鏈控制開口內緣的環狀鋼刀向內收合,立刻便能取下敵人首級。
傳說中始于清朝雍正時期,稱雍正帝在尚虞備用處(俗稱粘竿處),組織了一支以「血滴子」為武器的特務暗殺隊,能在百步之內敵人毫無防備之下,迅速取下敵人的頭顱,隊員也因而被人稱為「血滴子」。國家地理的一期關于中國古代兵器的節目中,把血滴子排在了殺人兵器的第一位!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