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戰結束後,由于德軍步兵班中MG34、MG42通用機槍在戰爭中表現非常出色,各個國家開始在戰後大力發展通用機槍,意圖模仿並超越德軍班組機槍在戰爭中的表現。由于戰後中間威力彈和小口徑子彈的興起。在通用機槍的研發上逐漸分為兩派,一派是使用中間威力彈或小口徑子彈,盡可能將機槍輕量化處理,以便步兵攜帶。另外一派則是延續使用全威力步槍彈,犧牲重量換來更遠的射程、更高的精度和更大的威力,但缺點就是太重,並且很難站姿、蹲姿射擊。在兩派吵得不可開交時,著名槍械設計師,卡拉什尼科夫表示:「我全都要!」並推出了聞名世界的PK系列通用機槍。
在上世紀50年代中期,蘇軍高層認為蘇軍現有的大威力機槍,太過笨重,並且可靠性不高。同時步兵班組裡廣泛使用的RP46、RPD等輕機槍火力不足,並且存在精度不佳、子彈威力不足等問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