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小人以后,別著急翻臉,做到這些事你就贏了
現代社會,小人諸多。
無論是在職場、情感還是日常生活中,小人的威力勝于一切,輕則讓你輾轉反側,重則讓你一無所有。
人要有防患小人的本事,也要有應對小人的能力。這并非讓你惱羞成怒,與對方一較高下,而是要用智慧和膽識化解一切。
遇到小人之后,先別著急翻臉,否則你就已經落于下風,做到這些事才會贏。
01:冷靜分析,不留痕跡
孔子在《論語》中談到:君子求諸人,小人求諸己。
意思是,君子總是試圖保全所有人,為大多數人著想,而小人只顧自我,碰上了就倒霉。
但凡遇過小人的人,都會切身體會到,和一個不講道理,沒有原則底線的人糾纏,是這世上最無奈的事。
再縝密的邏輯也在對方面前毫無作用,他們的胡攪蠻纏,就是傷害你最大的利器。
君子和小人打斗總是處于下風,前者講理,后者胡來,一旦你暴露了情緒缺陷,就難免會被對方拿捏,最后一敗涂地。
在《論語》中,孔子也警勸世人,遇小人要先冷靜分析,再商量對策。
面對著他人無關緊要的嘲諷,只要置之不理即可,倘若已經涉及根本利益,就要小心處之。
有些人自大魯莽,本是伸張正義,后來反倒誤入歧途,這就是不夠冷靜的結局。
結合《論語》所提到的李陵與司馬遷的故事,類似的道理就一目了然。
漢武帝時期,李陵率五千步兵直擊匈奴三萬兵馬,人數上的頹勢就已經注定了結局,最后也是失敗而歸。
原本是拼死抗匈奴的英雄,但是漢武帝聽信小人之言,誤以為李陵故意叛國,將其打入天牢。
此時,司馬遷挺身而出,與小人怒目相向,非要為李陵出頭,后也被貶入獄。
這件事是司馬光人生中關于友情的高光時刻,卻也造成了他仕途的一再不順,倘若司馬遷能夠冷靜分析局勢,先保全自身,再與小人周旋,或許結果會更光明。
孔子用這樣的故事教導我們,凡事不要太沖動,誰先穩住誰就贏了,
尤其是面對小人時,你的冷靜分析,能讓自己立于不敗之地,你的沖動,只會白白落下戰局。
說不定恰恰是你在冷靜的過程中,對方先自亂陣腳,讓你找到攻破機會。
總之,不論遇到怎樣的小人,都要保持自身穩定。
所謂: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行得端做得正,只要不沖動,就一定會迎來轉機。不論對方如何扭轉局勢,公理和正義始終站在你身這邊。
02:保持自身風骨,適當反擊
生活中的小人眾多,我們防不勝防,必要時就該采取行動。
《論語》中說: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意思是,君子做事總是講究原則和法度,而小人只講究是否有利可圖,這意味著小人的很多言行毫無道理可言,有時會讓你遍體鱗傷。
做人要保持該有的風骨,不與小人同流合污,但要懂得適當保護自己。
如果對方的行為已經逾越你的底線,就別再忍耐用嚴厲的話語反擊對方,用適當的行為樹立威嚴,才能讓別人不敢造次。
面對窮兇極惡的小人,沒必要太過善良,否則你的隱忍在別人眼里只是懦弱,這會加重你的痛苦。
千百年來,孔子講究君子之道,但從未教育人們一昧隱忍。
真正的智慧,大概就是,存害人之心,但不白白遭受傷害。進退有度,得失有尺,方能立于君子之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