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什麼?負米養親,替父從軍。孝心之真,孝心之誠,打動人心。古人雲:「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孝是什麼?著名作家畢淑敏告訴我們: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孝——做人的責任和根基。
在不少電視劇中,總可以看到為了利益反目成仇的戲碼
但其實這樣的劇情,在現實生活中也曾出現過不少案例...
過去在彰化就有一位老翁,因為年事已高無法再工作,決定提前過戶財產給愛孫,
也希望對方能好好照顧他,沒想到竟造成一連串的荒唐事發生!
經常帶給大家精彩故事的名嘴「許聖梅」日前在節目《新聞挖挖哇》中分享,
彰化有位84歲的許姓老翁,在11年前因為考慮到自己已經沒有體力再下田工作,
因此向孫子提議要過戶1/6的土地給他,不過附加條件是要請他幫忙撫養爸爸和阿公,
面對這樣的條件孫子也欣然同意。
沒想到的是,就在327坪的祖產土地過戶完成後,想來孝順的愛孫竟然開始翻臉不認人!
不僅開始對他們惡言相向,在母親過世後還為了爭奪318萬的儲蓄險金,
捏造父親外遇的假消息說到:「我媽的靈堂還在家,沒百日你也尊重一下,
不然你拿了那麼多的錢忍也要忍一下吧…」,將不實內容故意流傳在網路上讓親戚誤會。
最後他不僅領光媽媽遺產,還逼得爸爸無奈在老婆靈堂前下跪,對天發誓絕對沒有外遇找小三,
不孝行為讓許姓老翁再也看不下去!忍痛對愛孫提起侵權告訴,而爸爸也決定對他提告
「加重誹謗」,一家人正式走上法院。最後法官認為許孫任意揣度他人內心、
惡意負評,同時受贈與卻未履行責任,判定許孫必須乖乖將財產和土地全部還回去!
因為一時貪念,不僅失去所有還傷了家人間最寶貴的感情,實在是得不償失。
拿到錢就變臉真的很糟糕...還好最後法院有把公道還給爺爺和爸爸!
做人一定要孝順懂感恩,不然到頭都會變成一場空。
做到孝養父母,比較容易,難得是對父母保持恭敬的態度。對父母保持恭敬,就是順從父母的意志,如果對父母不恭敬,何談順從父母的意志?但很多人都誤認為盡孝道就是供養父母,只要每個月按時給父母打錢,供養父母衣食住行,讓父母生活無憂,就算盡了孝道了。
其實不然,這還遠遠不夠。一個人幸福與否,關鍵取決於內心的感受,不僅僅是物質的享受。如果心情不好,縱然有再豐富的物質,人過得也不會幸福。古代住在皇宮裡的人最享受,物質最豐富,難道他們都很幸福嗎?我看未必,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還不如一個貧苦老百姓過得幸福。
對待父母也是一樣,最重要的是要讓她心裡舒服,心情愉悅,沒有憂慮,沒有煩惱,而物質方面,卻是其次的,只要心情好,吃什麼都香,心情不好,山珍海味也咽不下去。所以對你的父母長輩盡一盡孝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