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如果老伴兒不在了,請主動依靠這4個人
莎士比亞在《皆大歡喜》中寫道:
就這樣,一小時一小時地過去,我們越來越成熟。
接著,一小時一小時地過去,我們越來越蒼老。
寥寥數語,道盡時光流逝的無奈。
世間萬物,都會經歷生長、發育、成熟、衰老等階段,人也不例外。
不管我們是否承認,最終都會老去。
人老了,如果老伴兒不在了,請主動依靠這4個人。
在電影《海灣別墅》中,有一對老夫妻。
夫妻倆人恩愛有加,兒子也事業有成。
可為了不給兒子增加負擔,他們竟選擇雙雙牽手離開人世。
結果,兒子一直活在愧疚中。
很多父母特別怕給子女添麻煩,不想成為「拖油瓶」。
于是,子女打來電話時,他們總是報喜不報憂,說家里一切都好。
有個頭疼腦熱,也不告訴子女。
哪怕在生活中遇到難事,也要自己硬撐,不想給子女添麻煩。
可人上了年紀,不服老不行,昨天還是風吹黑發,轉眼已是雪滿白頭。
當你老了,身體機能都開始退化,駝了的背,花了的眼,掉了的牙,都讓我們黯然神傷。
作為父母,的確需要和子女保持界限,但不必涇渭分明,也不必非要逞強。
生活有什麼需求,及時跟子女提,千萬別不好意思依靠他們。
否則,子女們想盡孝都難。
正如畢淑敏所寫:
天下的父母,如果你愛孩子,一定讓他從力所能及的時候,開始愛你和周圍的人。這絕非成人的自私,而是為孩子一世著想的遠見。
人生短短幾十載,子女是我們最親近的人。
每一個善良孩子的本能反應,就是報答父母的恩情。
一家人整整齊齊在一起,老人可以幫襯孩子,孩子可以盡孝,這不就是天倫之樂嗎?
在小說《明天別再來敲門》中,歐維是個脾氣古怪的老頭。
自從妻子索尼婭去世后,歐維就一直無法釋懷,一度想隨她而去。
可鄰居的到來,一次次破壞了他的自盡計劃。
他買來繩子正準備上吊時,隔壁女孩給他送來了禮物;
他想用汽車尾氣結束生命時,鄰居又來找他幫忙;
在鄰居的一次次「打擾」下,歐維內心的堅冰開始融化。
俗話說: 「遠親不如近鄰」。
人有旦夕禍福,一旦事發突然,親人又不在身邊,第一時間能幫你的還是鄰居。
不久前看到一個新聞,西寧市民李國財因為幫助鄰居,而上了熱搜。
疫情期間,住在他對面的老人生活困難,子女因為隔離無法前來照料。
李國財夫婦知道后,便主動承包了老人的三餐,自己做好飯顧不上吃,先給老人端一碗。
他站在門口看著老人吃得差不多了,才轉頭回去。
正因為有很多像李國財這樣的鄰居,才讓獨居老人感受到滋養和溫情。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這個陌生冰冷的城市里,能住在一起,本身就是冥冥之中的緣分。
我們跟鄰居相處的時間,可能比親戚朋友還要多。
平時,跟鄰居打個招呼,等彼此熟絡起來,生活就多了份安全感,也多了些煙火氣。
人與人之間最真摯的感情,就藏在細水長流的陪伴中。
鄰里間的陪伴和惦念,讓我們心里暖暖的。
所謂俗世的幸福,歸根到底不過有人陪你說說話,有人問你粥可溫。
朋友,是我們為自己選擇的親人。
老去的日子,倘若有好友相伴,便是人間好時光。
遇到煩心事,跟好友傾訴一下,心情就會敞亮很多;
遇到小確幸,跟好友分享一下,快樂就成了雙份的。
哪怕什麼都不說,知道有那個人在,也能讓人很放心。
在我們小區,有位老奶奶手腳不利索,老友經常來照顧她的飲食起居,還叫她一起去學唱京劇。
聽老奶奶說,她們十幾歲時就認識了,見證過對方的高光時刻,也陪對方熬過人生低谷期。
她們雖然沒有血緣關系,卻比家人還要親近。
有時一看到對方的眼神,就能讀懂對方的喜怒哀樂。
每當聽到她們咿咿呀呀你唱我和時,我心底就會涌出一種歲月靜好之感。
雖然她們的嗓音不再清亮,身段不再柔軟,但臉上清澈明媚的笑容,獨有一番風采。
在變老的路上,有好友相伴,衰老似乎也沒那麼可怕了。
之前看過一個新聞,成都有5位50歲左右的閨蜜,組團在麗江買「養老房」。
她們彼此依靠組團養老,在好山好水中荒廢余生,引得很多網友羨慕。
是啊,守住老友,老年生活才不會枯燥乏味,也不會郁郁寡歡。
好友相聚,相談甚歡,把酒小酌,最是愜意。
倪萍在《姥姥語錄》中寫道:
靠山山倒,靠人人老。靠來靠去你就發現,最后靠的是你自己。
如果老了能靠子女、鄰居、好友,固然是錦上添花。
可最關鍵的,還是靠自己。
首先,要給自己留些養老錢。
雖然談錢很俗,但不可否認,體面的老年生活,需要用錢來做支撐。
因為錢,是老人晚年生活的底氣和尊嚴。
要知道,年輕時,我們可以靠出賣體力生活。
但年老時,如果沒有足夠的養老錢,生活可能就是一場血雨腥風。
其次,養好自己的身心。
人生下半場,拼的是健康。
我們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學會「小題大做」。
身體有不舒服的地方,就去看醫生,別把小毛病拖成大病。
平時也要積極鍛煉,每年定期體檢。
除此以外,還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別再像年輕時那樣爭強好勝,不妨看淡得失,不生悶氣。
最后,培養點興趣愛好。
在柴米油鹽之外,要積極制造讓自己快樂的源泉。
無論是唱歌跳舞,還是釣魚養花,亦或琴棋書畫、閱讀寫作,這些看似無用的愛好,直接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質量。
年輕時,我們常常為了生存奔波;年老后,終于有時間做喜歡的事。
培養一門興趣愛好,能讓我們擁有更豐富的生命體驗。
當我們全情投入其中,渾身都散發著光芒,這光也會感染旁人。
總之,善待慢慢老去的自己,安頓好自己的身心,比什麼都重要。
繪本作家塔莎.杜朵曾說:
年齡不是負擔,只要懂得創造生活樂趣,老,不再是讓人畏懼的事,反之,你有充足的時間可以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時間不等人,人一晃就老了。
衰老,并不意味著人生會走下坡路。
我們在歲月長河中跋涉而來,萬千白發皆是閱歷,條條皺紋皆是年輪。
誰也無法逃避衰老,但我們可以選擇怎樣活著。
閑時,和子女促膝長談,和鄰居分享美食,和好友品茗賞花,生活別有滋味。
深情地活著,優雅地老去,方不負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