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是種矛盾的生物,他們一方面愛慕純潔的伴侶,一方面又渴望征服火辣的玫瑰;
一邊喜歡處處完美的女人,一邊又會為對方太完美而遺憾。
似乎只有具有兩面性的女人才能徹底征服他們,也正是因此,《傾城之戀》中總結道:
男人總是想要一個玉潔冰心又富于挑戰的女人。
由此也可知,能夠拴住男人心的女人,從來不需要多麼面面俱到,而是要在展示自己的同時給男人挑戰的機會。
否則在男人心里,她們美則美矣,卻太容易得到,然后沒了興趣。
明白這一點,并不是讓女人為了取悅男人而改變自己,只是希望你更懂男人的愛情觀,以免浪費時間、白白付出。
張愛玲在《傾城之戀》中,無疑為我們做了最好的范例。
書中的女主角白流蘇是亂世中再普通不過的弱女子,沒有謀生的本事,后來丈夫離世,被趕回了娘家。
一次偶然的機會,白流蘇與范柳原相識,對于那時的她來說,帥氣又多金的范柳原是能拯救自己于水火的最好伴侶。
前方就是富太太的生活,一輩子安然無憂,后面可能是被娘家人嫌棄的萬丈深淵,到底該如何選擇,白流蘇心知肚明。
只是就算急于擺脫現狀,她仍然清醒自持,深知像范柳原這樣的花花公子,不可能俯下身子,至多只是希望白流蘇成為他的情人。
故事最后,白流蘇偏偏有手段讓范柳原心悅誠服,心甘情愿地獻上愛情,就是因為她深知男人的擇偶心理。
看過張愛玲的這本《傾城之戀》,就會明白,讓男人日思夜想的最好方法就是兩方面不聞不問。
01:在他誘惑你時不聞不問,努力做自己
男人們的愛情里都是兩面派,他們希望女人拜倒在自己的魅力之下,可又不想看到她們太快臣服。
一旦女人乖乖束手就擒,他們就失去興趣,轉身離開。
《傾城之戀》中的范柳原也是如此,他喜歡白流蘇,想盡辦法接近她,明明是他自己搭起了鵲橋,卻又害怕白流蘇走得太快,沒有了你推我趕的趣味。
所幸,白流蘇深諳這一點。
當初兩人在舞會中相識,后來范柳原又借他人之口邀請白流蘇到香港游玩。明明白流蘇都已經到了香港,可范柳原遲遲不現身,為的就是要看一看白流蘇是否會急不可耐,到處尋找他。
然而他失算了,白流蘇只是自顧自地享受舞會,還和他人共舞,絲毫看不出急迫心理,反倒是范柳原耐不住性子,一把拉住了白流蘇。
《傾城之戀》中這一段映照了現實,男人們喜歡主動又自持的女人,「主動」彰顯男人的魅力,「自持」展示了女人自身的品德。這并不矛盾,而且要分情況進行。
在男人求愛時,女人要表現地主動一些,而在男人誘惑你時,切勿放低身段,否則你丟失了自己的尊嚴,也在男人面前掉了價。
無論多愛一個人,都要像白流蘇一樣分清場合。
該主動的時候分毫不讓,在涉及原則的事情上從不妥協。如此,你證明了自己,也抓住了男人的心。
02:在他逼迫你時不聞不問,明確底線
《傾城之戀》是白流蘇的逆襲史,也展現了她極其清醒的戀愛觀。
縱然是在那個時代里,白流蘇只能抓著范柳原這顆救命稻草,可她也不肯卑躬屈膝,而是要范柳原乖乖迎自己進門。
范柳原也不甘示弱,他曾經混跡情場,掌握太多技巧,先是與白流蘇在香港你推我趕后,后與她出雙入入對,讓別人誤以為兩人同處一室,使得白流蘇騎虎難下。
眼見這一情景下,白流蘇只得屈從,而他也可以得意洋洋地以白流蘇太過輕浮為由,將其遠遠甩開。
但事實恰恰相反,白流蘇一早就識破了范柳原的心思,她極力保持距離,后來洗脫不清嫌疑,干脆直接回家。
自始至終,白流蘇的態度都很明確,她不會為了一張永久飯票放低自我,只能是范柳原親自上門求愛,否則她寧愿轉身離去。
就是這一高傲姿態,使得范柳原對白流蘇心生敬意,當初以為白流蘇很好拿捏的是他,后來乖乖投降,請求白流蘇嫁給自己的也是他。
戰爭一觸即發,毀掉了一座城,可也成就了兩個人的愛情博弈,才有了這本書的題目《傾城之戀》。
《傾城之戀》不是所謂的偶像劇,沒有男女主一見鐘情、甜蜜恩愛的戲份,有的只是兩個成年人相互博弈,各懷心思。
但這也恰恰說明了愛情的實質,愛情不是一股腦的情欲使然,而是人們在衡量利弊后的選擇,是女人用自身的尊嚴換來的禮物。
無論愛上誰,不論誰愛上你,都不要放低自我,否則他會看不起你,你的愛情也會淪為笑柄。
想讓他對你日思夜想,就是要保持自我,讓他時時刻刻放不下。
想要更了解愛情,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從而在愛情游刃有余,更要翻開張愛玲的這本《傾城之戀》。
張愛玲的小說一向以悲涼為底色,但這本《傾城之戀》被賦予了完美的結局,這一切都要歸功于女主角白流蘇清醒自持的態度。
女人看過《傾城之戀》,就看清了愛情里最現實的一面,女人學習白流蘇,就能在愛情里掌握主動權。
END.